三国乱世里,他从草根逆袭成帝王,晚年却因夷陵梦碎遗憾终生(2)

2025-08-27 16:36  搜狐

那把火,烧得惊天动地。蜀军的营寨一个接一个被点燃,士兵们哭喊声、火焰的爆裂声混在一起,满山遍野都是逃跑的蜀军。刘备在亲兵的保护下,好不容易逃到白帝城,看着身边的残兵败将,再想想当初出征时的浩浩荡荡,心里又悔又恨,一口血喷了出来,从此一病不起。

夷陵之战,让蜀汉元气大伤。几十万大军没了,张飞也在出征前被部下杀了,蜀汉的猛将几乎损失殆尽。刘备躺在白帝城的病床上,看着前来托孤的诸葛亮,眼泪直流:"我不听先生的话,才有今天的大败,对不起先帝,也对不起蜀汉的百姓啊。" 最后,他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含恨而终。

有人说刘备傻,为了一个兄弟,赔上了整个蜀汉的未来;也有人说刘备重情义,兄弟被杀,要是不报仇,还算什么大哥。可不管怎么说,夷陵之战都是刘备一生的遗憾。他一辈子靠 "仁" 和 "义" 聚拢人心,最后却因为 "义",让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陷入危机。

其实刘备不是不知道伐吴的风险,可他是个重感情的人。在他心里,兄弟情义比江山社稷还重要。他从草根逆袭成帝王,靠的是身边人的支持,可最后,也因为太看重身边人的情义,栽了最大的跟头。

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想完成刘备 "兴复汉室" 的梦想,可蜀汉国力早已不如从前,最后还是没能成功。每当想起刘备,我总会想起他早年织席贩履的模样,想起他三顾茅庐的诚意,想起他带着百姓逃难的仁厚,也想起他在白帝城托孤时的悔恨。

刘备的一生,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戏。他有过辉煌,也有过惨败;他有过理想,也有过遗憾。可正是这些起起落落,让他成为了三国里最让人难忘的人物之一。他告诉我们,就算出身平凡,也能靠自己的努力逆袭;可就算再厉害,也不能被情绪冲昏头脑,不然再好的牌,也会被打烂。

现在再读三国,看到夷陵之战那段,还是会为刘备惋惜。要是他当初能听诸葛亮的话,要是他能多一点理智,蜀汉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可历史没有 "要是",就像人生没有 "重来"。刘备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也照出了成功与失败的真相 -- 有时候,成就你的是你的优点,毁掉你的,也可能是你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