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为啥又翻车了?消费者已经腻了互联网套路(2)

2025-11-05 10:36  澎湃新闻

一个商超卖什么、不卖什么可以引发争议,也是很奇怪的现象。按道理,不喜欢不买就是了,App难用不用就是了,但为什么山姆却总能引发争议?

这或许和山姆的策略有关。山姆是较早把会员制商超引入国内的品牌。因为会员费的存在,哪怕不买,消费者也已经投入了成本。也正因为先付了会员费,客观上让消费者有一种"股东"的感觉:为了保证自己的会员卡"不贬值",消费者必然要对商超经营有某种方向性的期待。

这也是为什么山姆翻车时,总有"背刺中产"的说法。这不只是一句调侃,而是经营模式的折射--"我买了会员卡,那么这就不是一次性消费,我需要得到基于长期信赖与稳定体验之上的契约保证"。

会员卡确实是一种聪明的经营策略,据统计目前山姆在全国的付费会员超过800万,哪怕抛开商品销售就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益。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它的经营策略不能有跨度过大的随意调整,否则就会触动那800万会员的"股东权益",山姆需要就会员对商超的价值期待做出回应,避免造成一种"背叛感"。

而现在这些舆情,其实已经把会员(也可以说是广大消费者)的期待给挑明了--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滤镜围绕,不需要刻意制造的"沉浸式体验",也不需要由"数据驱动"的交互逻辑。人们想要的东西其实很简单,看得清楚、买得明白、吃着放心,哪怕照片丑一些,界面粗糙一些,但就是比"精致假象"更可靠。

可见,在App不断升级的同时,其实消费者的理念也在升级,也希望品牌方能读懂这种变化。仔细想想,这也不过是一种朴素消费常识的复苏,就是"宫廷玉液酒"那个小品里最后画龙点睛的四个字--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