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立春后多地寒冷程度将超过大寒”,有啥不好预兆?

2025-02-10 15:23  头条

立春,本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的开端,人们常盼着自此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然而,2025年的立春却有些"与众不同",多地出现寒冷程度超过大寒的反常现象。

寒冷实况:多地进入"速冻"模式

2月5日前后,东西伯利亚气温降至-50℃以下,最低达到-55.8℃。我国东北的漠河、根河等地气温跌破-40℃,哈尔滨气温降至-30.7℃。辽宁西丰气温降至-36℃,刷新全省最低记录。2月6日凌晨起,蒙古国狂风大作,沙尘四起。随后,内蒙古、山西、陕北等地出现7-9级局部10-11级阵风,山西五台山最大阵风达到12级。预计2月7-8日,内蒙古、京津冀、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市区、浙江北部等地将迎来2024年12月以来最冷时刻。

原因探秘:冷空气的"疯狂集结"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加速,极地涡旋等大气环流系统受到影响,冷空气南下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亚洲北部西风带剧烈振荡,西西伯利亚形成了强大的阻塞高压,大量暖空气进入北极,将北极涡旋推向南下,使得东西伯利亚集结起的极寒空气快速南下。此外,冷涡互甩现象加剧了寒冷天气的影响,东冷涡保持不动,西冷涡迅速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甩下,导致大风天气频繁出现。

影响种种:生活与生产的"双重挑战"

在生活方面,人们需要添衣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出行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在农业生产方面,可能会冻伤农作物幼苗,影响春耕备耕工作。极端寒冷天气还可能导致道路结冰和能见度降低,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应对之策:共筑"防寒堡垒"

气象部门加强了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寒潮预警信息。各地政府也启动了应急响应,加强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防护,确保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转。对于个人来说,要及时增添厚实保暖的衣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农业种植户可对农作物采取覆盖地膜、搭建防风障等措施,畜牧养殖户要加固畜禽舍,保持舍内干燥温暖。

立春后多地寒冷程度超过大寒这一现象,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强烈信号。我们应重视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