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尊重家长意愿
" 原来我们对班主任是有指标的,规定新接的班级必须百分之百入户家访,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必须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家访。现在我们不提明确数量了,也不规定一定要入户,家访的地点可以是学生家庭,也可以是学校或其他适宜的公共场所,比如咖啡馆和茶室等。" 沪上一位小学校长说,家访是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倾听家长心声的最佳方式,前提是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意愿。有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里是完全不同的,只有走进学生家庭才能真正洞察他们的行为和心理。
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贞说,入户家访遭遇 " 芝麻不开门 ",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家长的决定,并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深入沟通,了解拒绝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家长提出的原因作出解释,消除家长的顾虑。
要向家长强调家访的目的是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家校共育。若家长仍坚持拒绝,可提出在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会面,从而保持家校之间沟通渠道的顺畅。同时,班主任要经常性地通过不同途径将学生的在校表现传递给家长,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总之,班主任要以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工作方法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是否需要上门家访?
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
有网友认为
家访这种模式已经过时
应该取消
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
认为家访是个好传统
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
是否要上门家访
应该让家长自己选择
不少网友给出了
自己的 " 金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