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谈论“无核三原则”,社会回避“二战加害者”,广岛在抗议声中纪念核爆80周年(2)

2025-08-07 17:07  环球时报

与此同时,石破茂将发表战后80周年个人见解受到外界关注。日本时事通讯社6日报道称,石破茂当天在广岛市举行记者会,就此事称:"想好好考虑形式,也想仔细斟酌哪个时机最为合适。"报道提到,石破茂的个人见解倾向于不在8月15日战败日或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日发表。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江永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促使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从历史上看,其实即使美国不使用核武器,中国已经展开抗日战争大反攻,日本注定战败。但当时日、德、苏都在加紧研发核武器,而美国捷足先登,为减少登陆日本的伤亡并显示绝对军事优势对拒不投降的日本使用了核武器。美国选定广岛进行核打击,原因之一是广岛当时是日本的军工厂集中地和军事指挥调遣的要地之一。"

刘江永表示,日本在纪念原子弹爆炸的活动中,长期塑造自身二战受害者形象,却回避深究日本遭受核打击与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的因果关系,没有真正接受教训。

在谈及石破茂坚持"无核三原则"的表态时,刘江永认为,当前日本国内新兴"参政党"等势力主张拥核,且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较多支持,反映出部分民粹势力主张拥核的倾向,石破茂的表态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倾向的回应。此外,日本核政策的矛盾还体现在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上。他分析称,多届日本内阁持续强化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合作,依赖美国"延伸核威慑",即美国承诺在日本遭核攻击或威胁时进行核反击。同时,美日存在"核共享"相关讨论,虽然美国核武器已从日本撤出,但部分政客的"核共享"主张实质是对"无核三原则"的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