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的隆庆到万历前期,明廷对长城的北部沿线与辽东沿线均感欣慰。北部的安定主要得益于戚继光镇守蓟州,北部边陲在数十年里基本上没有战事发生;而辽东则几乎年年有战事,岁岁动刀兵,但明朝在辽东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取得这些胜利的最大功臣就是辽东总兵李成梁。
当时的辽东边墙,正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明代的两个主要敌人--北元势力与女真族,他们都想从辽东边墙上打开缺口,李成梁的前任们,多被蒙古或女真的兵马所杀。而李成梁宛如明朝的最后一根多米诺骨牌,在辽东屹立不倒。
相对于严防死守的袁崇焕,李成梁几乎把长城的战术用绝了。在他指挥的各次战斗中,明军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有的是长途奔袭,有的是据险设伏,有的是直击对方大本营的"捣巢"行动,也有在退军中掩杀而取得的胜利。李成梁,成为了只手遮天的辽东"教父"。
但随着努尔哈赤部势力日益强大,李成梁却隐忍姑息,试图以对努尔哈赤的让步换取辽东地区的片刻安宁。这也是后世对他的最大的诟病,指责他养虎为患,随着他的隐退,女真部日渐强大,从此以后,无论毛文龙,还是袁崇焕,谁也没能力来压制住这出了笼,成了气候的猛虎。就在李成梁逝世的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率兵十万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直至最后入主中原。
读史之人大概都知道,万历朝是明由治及乱的开端,后人论及明亡,曾有"明实亡于万历"之说。虽说这时的边患是仰仗着戚继光和李成梁,对后人来说,戚继光的治军之术和平海患功绩虽更为后人称道,但在当时,李成梁威名远远胜之。但二人的治军方式却迥然不同,戚靠的是军纪严明,靠的是制度;而李则靠的是个人威望,靠的是感召力。正是这一不同,造成了后期军队战力上的废驰。李在则坚如磐石;李亡则散沙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