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月定秋收,八月定来年"。农历七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是秋天的开始,因而,又被叫做"孟秋"。
进入农历七月以后,气温开始由炎热逐渐转变为寒凉,昼夜温差开始增大,出现早、晚寒凉,中午炎热的"枣核儿天气"。
地里的秋收农作物,也进入成熟前的关键生长时期。此时的天气情况,光照和雨水的多少,对农作物的最终产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古人在七月初一这天,留下来了大量的谚语,来预兆接下来的天气走势和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一起来看看,这些谚语如今还有没有道理!
谚语:孟秋漏了头,连阴到白露
"孟秋",指的是秋天的第一个月,也就是七月。而"孟秋头",指的就是七月刚开始的这几天。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七月刚开始的几天,就开始下雨的话,那么,接下来阴天或下雨的日子就会比较多一些,要一直持续到白露节气时,才会结束。预兆接下来降雨较多,天气不会太热不说,还有发生秋涝的可能,需做好防范准备。
谚语说:"七月初一动了流,二十四个风雨头",农历七月初一下雨,预兆后面多雨,天气不会太热不说,持续的雨水天气,还有发生秋涝的可能。
谚语: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一秋涝
"秋吊",指的就是刚进入立秋节气的前几天,出现的降雨天气。此时,地里的水稻等农作物临近成熟,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就像被"吊起来了"一样。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立秋节气刚开始的这几天,就开始下雨,之后并没有晴天,而是接连不断下起雨来的话,那就说明出现了"吊不起来"的情况,之后不光下雨的日子多,还有发生秋涝的可能。
谚语:七月初一雷,一雷带九台
"台",指的就是台风天气。"九台",就是九场台风。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说,如果农历七月初一这天,出现打雷下雨天气,预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台风会比较多,降雨会较为频繁,雨水的增加,会对秋收作物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是提醒人们要做好防涝准备。
不过,民间还有"七月初一响雷公,七月十四起火风"一说,七月初一打雷不仅预示着接下来降雨会增多,等到了秋后期,随着雨水的减少,还有可能会发生"干旱",给秋收和秋播带来不利影响。
那么,看到这有人就要问了,要是农历七月初一这天不仅没下雨,反而是个大晴天又会怎样呢?别急,我们接着往下说!
谚语:七月初一晴,秋收好年成
农历七月,正是秋庄稼快速生长即将成熟的季节,不仅对雨水的多少有着诸多要求,同样对太阳光照的需求也很多。
老话说:"七月怕水涝",农历七月雨水太多的话,不仅对秋收庄稼的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对秋后的收成也是不好的。
尤其是七月初一这天,要是下起长时间的大暴雨或雷阵雨的话,意味着整个农历七月将会多雨水天气,不利于"晒秋"的进行,对庄稼生长不利。
若是只下了一阵小雨或是大晴天的话,则预兆接下来会风调雨顺,是个农业丰收丰产的大好年景!
综上所述,农历七月初一是个宜晴天或下短时小雨,忌大雨或暴雨的日子。
小结
"七月新秋风露早,渚莲尚拆庭梧老"。明日农历七月初一,七月第一天,你认为古人的这些谚语如今还准确吗?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
农历七月初一将至,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记下当天的天气情况,看看接下来的天气是否和古人说的谚语一样,验证一下古人的谚语是否还准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