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中国阅兵不满?中方的反制毫不手软

2025-09-13 15:27  头条

阅兵刚结束了,我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心里总觉得事还没完呢。这不是杞人忧天的担心,是一种直觉的回声。果不其然,两天里商务部连发公告,美欧都进了反制名单。我翻时间线和调查材料,看得越细越明白,这不是临时起意的决定,是谋定而后动的棋。一步一招的落点很准,拿捏得有章有法。

9月4日凌晨的公告来得很早,我看到网页上那行字,心里咯噔一下。对原产美国的相关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实施反规避措施,税率从三十三点三到七十八点二不等,当天就生效。我盯着反规避三个字,来回琢磨了几遍,这可是第一次用这个名目出手呢。以前你加我也加,多是互相加税的对攻,现在换了打法,所以意义就不小。不是简单硬碰硬了,这是用规则的刀,挑对方的缝。说句老话,打蛇打七寸,点到了就见效。

我把来龙去脉梳理了下,线索其实很清楚。今年三月,国内企业就申请立案了,说美方在搞障眼法。中国早前对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有反倾销措施,美国企业就换壳上阵,改出口G654C光纤,想绕过去的呢。从表面看换了型号,从实质看是绕规避的路。商务部的调查给出了结论,这样的做法不具有充分商业合理性。说白了就是钻空子,打了政策的擦边球。调查做了五个月,链条一环扣一环,证据抓得很实。因此最终锁定了三家企业,OFS三十三点三,康宁三十七点九,德拉克七十八点二。数字看似冰冷的,其实都是算出来的分寸。量体裁衣的力度,既要稳,又要准。

我觉得时机选择也有文章。阅兵刚落幕的余温还在,特朗普还说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全球的目光在讨论东风四十一的时候,中国把一张税率表摆上了台面。军事实力是看得见的硬底子,规则工具也是握在手的软实力。两手都要硬,一手亮肌肉,一手画红线,文武并举的效果就出来了。外界会明白的,威慑不只在阵列里,也在法条里。

有人问我,这一下打光纤,会不会伤到自己呢。我反复算过账,觉得多虑了。国内光纤产业早已今非昔比,自主产能覆盖了八成以上的市场。这不是纸上谈兵的自信,是产业链的底气。G654C并不寻常,它连着五G和未来六G的骨干网,牵着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算力保障,也关系到金融信息传输的稳不稳。中方选这个点出手,一是能自保,二是够精准。既敲了对方的钱袋子,又不至于伤到自己的筋骨。像外科动刀一样,刀口小的,效果实的,后遗症轻的。

第二天的风向又变了点,9月5日商务部又发公告了,这次对的是欧盟。初裁裁定,欧盟的进口猪肉及副产品存在倾销,国内产业确实受到了实质损害。决定征收保证金,幅度十五点六到六十二点四,九月十日开始执行。我把这份与前一份一对照,就能看出路数的不同。对美即日生效,对欧留了十天的缓冲期,这就是拿捏的学问。既表态也留门,既守住底线,也不把路堵死。

调查时点上也能看出端倪。对欧猪肉的反倾销去年六月就启动了,比光纤早九个月,说明这笔账早就记在心里了。十天缓冲期的设置并非偶然,我琢磨它是权衡后的安排。因此话锋就柔了些,但原则还在。这种手法的背后,是对欧内外态势的判断。美国给欧盟加了关税,还逼着去美国投资买货,欧盟心里不痛快是难免的。而欧盟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还在,某些成员也不愿意一条道走到黑。中方选择猪肉这个领域,显然是敲山震虎的策略,不去碰汽车机械这类命门,留给彼此的空间就更大些。

这里绕不开一个小插曲,9月4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点名批评了欧盟外长卡拉斯,直言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我看了原话,才知道卡拉斯竟说中俄自称二战战胜国很新鲜,还劝别人多读书。这样的说法让我哭笑不得的,因为事实就摆在那儿呢。中俄是二战战胜国,这是历史写定的结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也由此而来。二战时中国军民伤亡世界第一,苏联是第二,这些都是白纸黑字的统计。拿这样的话打趣,是不尊重历史,也是不尊重牺牲。因此我理解中方的后手,贸易上的反制,也是提醒与警告。话说出口是要担责的,规则工具箱是要用得上的。

于是问题来了,有人又说了,同时对美欧出手,是不是两面作战。我不这么看,这里更像分而治之。对欧打猪肉,是敲打不致命的点,留足缓冲的窗。对美打光纤,是以规则之名守住公平的线。不同对象不同药方,各有侧重,各有节奏。美国那边,光纤产品在其对华出口占比并不大,这一手更多是态度的宣示。欧盟这边,初裁与保证金并举,又有十天的缓冲期,既严谨又从容。火候拿得住,就不会走向两面挨打的局面。

我更在意的是策略层面的转变。以前很多时候,我们像见招拆招的套路,对方抛出什么,我们就接着什么。这次不一样的,是主动设定议程,有节奏地连续出手。像下棋一样,先手在握,节拍紧凑。美国的关税大棒没砸垮中国经济,技术封锁反倒逼出了自主创新的加速度,军事威慑也没拿出压倒性的优势。阅兵展示的是底气,贸易反制展示的是工具,外交表态展示的是态度。因此三者同频共振,效果就叠加了。

我还注意到一点,以往很多反制依赖危机触发,这回更像标准动作。可预期,可复制,可落地,像分列式一样有章有法。我把它称作三维威慑的组合。军事上展示不能打,是不能随便挑衅的不能。外交上展示不怕孤立,是不随波逐流的不怕。经济上展示不会退,是不低头认输的不会。三条腿站得稳了,整个桌子就稳当了。因此外界会感觉到,中国的应对更从容了,节奏更清楚了。

我把话题再拉回产业,因为产业是根。这次选光纤,原因不难理解的。数字经济的筋骨在光纤,骨干网的血脉靠光纤,数据中心的算力也离不开光纤。金融传输要稳,更要靠这条线。国内八成以上的市场覆盖率,是扎到地里的根系,抽不空的。反规避就是守闸门的活,闸门不守住,浑水就会倒灌。等到倒灌成灾,修堤的代价就大了,得不偿失的。

猪肉的选择也有现实性。猪肉是民生的基本盘,餐桌上的刚需品。初裁认定倾销存在,说明了竞争失衡的问题。保证金设置区间,是给市场加了一道止滑绳。九月十日生效,既给国内产业一个缓冲,也给对方一个窗口。这样既有力又有面子,刀口放在纸上,分寸留在手里。有来有往的规则之下,双方都有机会调账,求同存异就有了起点。

有人说话很直,说这是不是借着外交插曲发火呢。我不这样理解的,我看到的是逻辑的连贯。外交场合里,历史的事实不容戏谑。经济场合里,规则的边界不容突破。前者关乎尊严和记忆,后者关乎公平和秩序。如果语言越线了,就会带来现实的后果。这不是情绪化的报复,是制度化的反馈。说了要负责,做了要担责,是现代治理的常识。

我也反复思量对美对欧的差异化策略,因为这正是精妙之处。对美用反规避,抓的是规则层面的漏洞。这等于是把战术高度往上提,站在法理层面说话,更能站住脚。对欧用初裁加保证金,强调的是程序严谨与节奏控制。这样做的好处是,表达清楚立场,又不给合作设死局。我们常说的刚柔并济,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证据到了位,措施就能出台。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不确定性装进程序的盒子里,给市场一个明白的预期。预期稳了,投资就敢加码,企业就敢扩产,产业就能升级。

我也听到一些杂音,说这会让关系更僵。我认为关键在分寸。分寸拿捏得当,反而能推进谈判。规则本是秤,秤杆立起来,称什么都能服众。对美强调法理,对欧强调程序,都是把秤杆立稳的动作。因此越是有秤,越能减少情绪化对抗,越能把矛盾往解决的方向推。大道至简的,规则二字,讲清楚了就不复杂。

把镜头再拉远些,我看到的是一种体系化的威慑。阅兵展示的是决心与实力,这是信号的上层。

对美的反规避,是升级了的规则之战,抓住了规避的要害。对欧的初裁与保证金,是审慎的程序之路,留出了回旋的余地。产业的底盘稳,是敢于出手的根本。三维的威慑成形,是合力之效。主动设定议程,是方法论的进步。差异化的药方,是策略的成熟。历史与现实的互证,是价值与利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