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美国意料,射程1.2万公里的竟是东风31AG,那东风41岂不更强

2024-09-27 15:05  头条

解放军5日试射的洲际导弹型号已确认是东风-31AG,而非东风-41。试射后不到24小时,官方便公布了高清大图,明确导弹的无依托发射特征以及冷发射的尾焰,彻底排除了东风-41的可能性。

东风-31AG具备高机动性、快速反应和生存能力,是近年来阅兵式上的重要装备,射程超过12000公里,并可携带分体弹头。相比之下,东风-41虽然威力更大,但东风-31AG在现阶段的灵活性和成熟度使其成为此次试射的最佳选择。

5日的洲际导弹试射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解放军试射的导弹到底是什么型号?大家都在猜测,东风-41还是东风-31AG?没让大家等太久,官方迅速发布了高清大图,用实际行动向外界宣告了答案。

经过一番讨论与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次试射的主角无疑是东风-31AG。这下好了,大家也不用再费心猜测了,一切都摆在眼前。

首先,我们先简单排除掉一些选项。东风-5B,液态燃料导弹,运行时需要发射井等固定设施支持,而这次试射显然是移动发射,显然排除掉了东风-5B。

固态燃料导弹呢?剩下的只有两款候选:东风-41和东风-31AG。而东风-41体积巨大,需要用多轮重型越野车拖拽发射,还需要额外的发射架支撑,因此也被排除在外。

那么,谁是主角?毫无疑问,东风-31AG。这款导弹采用了无依托发射技术,也就是说,它不再需要提前处理地面环境。早期的东风导弹,比如东风-21或者东风-31,发射时都需要与地面进行液压接触,必须准备好地面条件后才能发射。

现在的东风-31AG完全不同,它的发射筒底部配备了可伸缩的橡胶底座,这意味着它只需要柔性接触地面,就可以迅速进行发射。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还提高了导弹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山野树林,只要发射车停下来,导弹竖起来,不出20分钟就可以发射出去,打个几千公里不是问题。这种场景简直充满了战略武器的豪情,快速灵活的打击能力才是未来战争中的制胜法宝。

无依托发射的优势不仅在于速度,它还能大幅提升机动性。我们可以想象,在战场上,一旦敌方察觉到导弹即将发射,如何追踪、拦截和打击?当导弹可以随时随地迅速发射时,敌人想找到你都难,这也是为什么东风-31AG能够躲避各种侦察手段的原因。

不仅如此,解放军还采用了冷发射技术。仔细看公布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导弹点火时,尾焰中带有一股偏黑色的烟雾,这是冷发射的典型特征。冷发射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导弹先靠外部的外推力被弹出发射筒,待其离开发射筒后再启动点火。

这个过程不仅减少了导弹初始阶段对推进燃料的需求,还大大降低了对发射筒的损耗。换句话说,发射完导弹,发射车收拾好装备,立刻可以开溜,而不用再对发射筒进行复杂的处理,真正实现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相比之下,热发射就没这么轻松了。热发射要求导弹在发射筒内点火,这对发射筒本身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射后,发射筒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处理,无法立刻离开。显然,冷发射在战略灵活性和隐蔽性方面更胜一筹。而这次试射,正是这种冷发射技术的成功运用。

东风-31AG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发射技术上,它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也十分突出。近年来,它频繁出现在各种阅兵式上,是我军的重要装备之一。

更重要的是,它的射程超过12000公里,可以携带分体弹头,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东风-31AG的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强、生存能力高,这些特点让它成为现阶段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核心力量之一。

虽然东风-41作为新一代洲际导弹,具备更强的威力、更远的射程和更多的分导式核弹头载荷能力,但它的体积和技术复杂度使得其灵活性略显不足。

而东风-31AG经过多年的演练,已经在高原、森林、雪地等多种环境下展现了它的作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此次试射东风-31AG而非东风-41,也是合情合理的。东风-41虽然在排队,但此时此刻,东风-31AG依然是我军的主力之一。

试射后的24小时里,外媒对此一片寂静,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东风-31AG的成功。它能够在敌方无法预测的情况下完成发射,最大限度地躲避侦察。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导弹技术上,也反映了解放军战略部署的灵活性和精准性。

对于东风-31AG来说,此次试射无疑是一次全射程测试的成功验证。虽然东风-41具备更强的技术参数,但眼下,东风-31AG已经证明了它在当前战略武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未来,在解放军的作战计划中,它仍然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此次试射的导弹无疑是东风-31AG,它的无依托发射、冷发射技术以及出色的机动性让它成为战略武器中的"多面手"。虽然东风-41的登场令人期待,但东风-31AG已经足够为我国的战略力量提供坚实保障。未来,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中国的战略威慑力量将继续稳步提升。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