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旅1天打崩,乌军大反攻开打即战败

2025-01-09 17:29  头条

乌军大反攻开打,泽连斯基寄予厚望,高调对美提要求索要2万亿,自信心爆棚还是自不量力,特朗普调停彻底失败?

01.乌大反攻开打,特朗普失算,调停彻底失败?

近期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突然发起大反攻,堪称是"战役"级别,乌军调动了14个旅的预备队,试图趁俄军在圣诞节(东正教历法的1月7日)放松警惕之际发动奇袭,然而这次乌版"阿登反击战"最终因俄军大量无人机、炮兵、航空兵的有效反制而损失惨重,多支主力部队伤亡过半。

俄乌冲突至今,乌军已经历数次"闪电式"进攻又草草收兵的循环,而今泽连斯基此番"豪赌"再度失败,反而让其在即将到来的谈判中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

特朗普此前已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一旦他重新入主白宫,他将立刻停止对乌克兰的巨额援助,并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达成停战。

泽连斯基显然深知"时间不多",在美国大选风向变动的前夕加紧反攻,试图在俄乌谈判前"抢下一点地盘",然后后面好拿着这些侵占的俄方地盘在谈判上与俄方"讨价还价"。

泽连斯基的想法很好,但其第一步大反攻就遭到了俄军的痛击,乌军在库尔斯克的大反攻堪称竭尽全力,14个旅的兵力全部动员,一头撞到俄军固若金汤的筑垒地域上,头破血流,俄军很快恢复防御态势并发起反击。

在此过程中,俄军除了使用传统火炮与航空兵力外,还展现了新的低成本"光纤制导无人机"作战方式。相较于无线电遥控的无人机容易被乌军电子干扰系统"屏蔽",通过光缆传输指令的方式能够有效规避电子战干扰。

乌军坦克、装甲车辆在短时间内遭受大量空中打击,损失多辆坦克与装甲车,导致3个旅在一天之内"被打崩"。

对于亟欲在谈判前攥取"筹码"的乌军而言,库尔斯克方向的进攻即使在初期取得些许突破,也很快被俄军火力压制,最终以大败收场,毕竟这么大的伤亡,乌军再头铁进攻几天,有多少部队也不够这么嚯嚯的。

02.要价2万亿,狮子大开口?

有意思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竟然还敢在接受美媒采访的时候狮子大开口,明确要求希望美国动用价值3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万亿)的美国冻结俄资产给乌军买武器。

泽连斯基还大言不惭地表示,"乌克兰政府是欧洲最廉政的政府之一",不会挪用或贪污这笔资金。此言一出,迅速在美国社交媒体引发美网友嘲讽,谁不知道乌克兰官场的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对其的"信任度"并不高。

美欧在过去一年对乌的大笔拨款时,屡屡提出审计和监督机制,加之乌官员贪腐丑闻频发,甚至是泽连斯基的夫人卷款数百万欧元买跑车闹得人尽皆知,令泽连斯基的"廉政"表态显得幽默滑稽。

有分析表示,泽连斯基在俄乌冲突上的态度与特朗普明显相左,特朗普对乌政策失算,或将调停彻底失败。

然而,实际上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军事、经济援助总额已高达600多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间接"转移支付或北约其他成员国的追加支援。以共和党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势力表示,当前美国国内经济并不乐观,联邦债务规模与利息已达历史高位,就这还要给乌克兰"大撒币"吗?马斯克也公开表达了对继续援乌的质疑。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在公开场合高调反对继续对乌提供无限制援助,而泽连斯基如今狮子大开口,要2万亿来买美国武器,只会进一步刺激美国新政府对其的不满情绪。

可以说,不存在什么特朗普失算还是调停失败的说法,一旦特朗普重新主掌白宫,第一刀极可能就砍在援乌拨款上,而泽连斯基赖以支撑的西方援助体系恐将大幅缩水。没有资金、弹药与军事情报支持,乌军在战场上的形势将更趋恶化。

特朗普之所以强烈主张"俄乌和谈",并非是因为他或者是共和党政府"讲公道",而是因为俄乌冲突拖得越久、美国财政压力越大,而且美国在面对中东、亚太局势,不愿将有限的大量资源继续倾注在俄乌战场上,让欧洲问题过度牵扯华盛顿精力。

等他一旦上台,可以迅速以经济账、选民利益为理由冻结对乌援助,并高调宣布"劝和促谈",这就是他常用的"交易式外交"风格。

03.反攻失败泽连斯基手中以无任何有效筹码

而对于泽连斯基来说,他在库尔斯克的灾难性反攻失败,标志他算是丢了最后一张堪用的筹码,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失败,再次凸显出其兵力和装备已经捉襟见肘。

泽连斯基急于在特朗普正式回归之前,以战场战果来"绑架"美国援助与谈判话语权,却因库尔斯克方向的惨败而落得"鸡飞蛋打",既损失宝贵兵力又未能占领一分一毫的地盘。

俄乌冲突爆发2年多来,国际力量对比早已发生变化。欧盟多国在能源和财政问题上苦不堪言,美国内部意见分裂,军工复合体在"吃饱"的同时也让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俄罗斯虽受制裁却未被打垮,反而在实战中磨砺出新的战术与动员模式。乌克兰此时若仍想着靠极端战法或大额索取援助"逆转乾坤",只能在耗尽资源后落得更悲惨的下场。

谈判时机虽然依旧存在,但绝大部分主动权早已握在俄罗斯和美国手中。而战场的推进更不会因为泽连斯基的豪言壮语而停下脚步。如果泽连斯基继续不识时务,对于乌克兰而言更漫长的寒冬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