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接连发文定调城市更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等政策落地,让老房子不再是"贬值代名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存量提质阶段,9.4亿城镇人口中,大量人居住在房龄超20年的老小区,政策精准聚焦"留改拆"有机更新,通过改造升级、原拆原建、多元盘活三大红利,让老房在居住品质和价值上实现双重提升。下面用真实数据和案例,说说这些政策带来的实在变化。

一、老旧小区改造:政府多补贴,业主少花钱,价值稳涨
以前老小区改造多是刷墙补路的表面功夫,2025年新政直击痛点,把管线更换、加装电梯、配套补齐等纳入重点,政府补贴力度空前,业主花小钱就能享大实惠。
1. 基础改造政府埋单80%-90%,业主几乎"零负担"
政策明确,燃气、给排水管线更换、外墙保温、屋面维修等基础改造,地方财政补贴比例达80%-90%,剩余部分由业主分摊,金额大多不过几千元。202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前9个月已开工2.43万个,惠及超千万家庭。
成都中央花园二期是2000年建成的老小区,管线老化、停车难、无充电桩是老大难。2025年纳入改造后,更换了全套管线、新增120个停车位、加装8部电梯,还建了养老服务站,总投资1800万元。政府每户补贴2.3万元,业主仅需自掏1.5-3万元,改造后二手房价从1.2万/平涨到1.45万/平,涨幅20%,成交量也提升了35%,以前无人问津的老小区成了刚需抢手货。北京东城区一套60㎡老房,业主仅花800元参与基础改造,改造后租金每月上涨300元,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2. 加装电梯门槛降低,高层老房"增值利器"
高层老房没电梯一直是居住痛点,2025年新规放宽要求,单元内2/3以上业主同意即可申请,一线城市每部电梯补贴10-30万元,极大降低了业主负担。住建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同比增长47%,越来越多高层业主实现"上下楼自由"。
北京东城区某老小区,加装电梯前四楼以上房源成交周期要90天,挂牌价比低层低5%-8%;加装电梯后,四楼以上房源挂牌价每平涨1500元,成交周期缩短至45天,降幅达40%。上海静安区一个老小区,加装电梯后二手房挂牌价直接上涨12%,高层房源从"难卖"变"抢手",既方便了居住,又让资产升值,业主里外都划算。
二、危房原拆原建:9个月焕新,还能多拿面积
针对年久失修的B、C、D级危房,中央鼓励"原拆原建"模式,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国企代办手续,从拆除到交房仅需9个月,还能实现"交房即交证",房产证15天内就能办好,比以前效率翻倍。
1. 面积免费扩容,产权更清晰
原拆原建政策明确,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按1.1-1.2倍返还面积,原住50㎡的房子,改造后能免费拿到55-60㎡的新房,不用额外补钱。杭州某老小区试点原拆原建,总投资4385万元,政府按原建筑面积5786元/平补贴,业主只需先缴23万首付,后续多退少补。重建后楼间距扩至25米,加了电梯、地下停车场和小花园,房屋性质从公房变成经济适用房,业主拿到完整产权,改造后房价从6.5万/平涨到7.5万/平,涨幅超15%。
2. 多元筹资减负,危房变"香饽饽"
资金方面采用"居民出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多元机制,降低业主压力。广州花都区集群街2号是广东省首个业主自主更新、原拆原建的试点项目,建于1976年的D级危房,改造前价值80万元。业主仅需按4600元/㎡预缴费用,政府补贴工程前期费用、50%的设计监理费,低保家庭还能按1000元/㎡补助。改造后变身带电梯的精装修住宅,市场价值飙升至210万元,增值超160%,彻底解决了安全隐患,还让业主资产翻倍。
北京劲松一区114号楼则采用"四方共担"模式,政府出资占总投资的50%,产权单位、社会资本各承担一部分,居民户均仅需出资6-7万元,就能住进新房,还能享受新增的老年餐厅、物业用房等配套服务。
三、城乡老房齐盘活:配套升级,还能"生财"
2025年政策不仅覆盖城市老房,还延伸到农村闲置房,通过完善配套、放开盘活渠道,让老房从"闲置资产"变成"收益来源"。
1. 城市老房:补齐"一老一小"配套,价值再提升
政策要求老小区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配建养老驿站、普惠托育点、停车充电设施、生鲜店、助餐点等,补齐生活短板。上海静安区一个老小区,改造时新增了养老服务站和便民生鲜店,改造后二手房价比周边未升级的小区高出8%-10%,不管自住还是出租都更抢手。福州每年开展社区专项体检,针对性解决停车、充电、托幼等问题,让老小区生活便利度不输新房,居民满意度达92%。
2. 农村老房:出租入股,变身"摇钱树"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允许农村合法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四川巴中走出了成功路子。当地有5.2万套闲置农房,现已盘活1.75万套,通过"民房变民宿、民房变农家乐",带动600多人务工。苏山村村民张正平,把1984年建的闲置三合院租给商家改造成禅意民宿,半年营业额就达30多万元;还有农户把老房租出去办农家乐,一年营业额超200万元。当地还推出"巴山农房增信贷",农户最高能贷200万元用于农房装修,不用自己砸大钱,就能让闲置老房产生稳定收益。
四、老房vs新房:核心区老房优势更突出
2025年楼市分化明显,百城新房均价微涨0.28%,但多集中在核心城市高端改善盘,而远郊新房库存去化周期长达20多个月;二手房虽整体普跌0.84%,但核心区改造后的老房却逆势上涨,升值潜力不输甚至超越部分新房,核心源于三大不可替代的优势。
1. 地段稀缺,配套成熟
老房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区,地铁、学校、医院、菜市场步行十分钟内就能到达,配套成熟度无可替代。而新房多分布在城市外围,宣传的地铁、商场往往需要3-5年才能兑现,甚至可能"画饼"。在"老城不能再拆"的政策导向下,核心区老房的土地稀缺性进一步凸显,改造后价值跃迁效应明显。
2. 改造成本低,性价比高
一线城市核心区新房单价普遍超10万元/㎡,而同等地段老房改造后单价仅6-8万元/㎡,花小钱就能把居住体验提上来。以100㎡房源为例,买新房要多花200-400万元,而老房改造仅需投入10-30万元,就能实现户型优化、设施升级,居住体验直追新房,性价比远超新房。
3. 需求稳定,流动性强
部分远郊新房因配套不足、通勤不便,陷入"难卖又难涨"的困境;而改造后的老房需求旺盛,成都、杭州数据显示,改造老小区二手房成交周期从90天缩短至45天,流动性特别好。尤其是带优质学区的核心区老房,抗跌性极强,北京西城区、上海陆家嘴的学区老房,溢价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急需资金时能快速变现。
五、这些老房更值得关注,避开误区不踩坑
不是所有老房都能享受政策红利,选对标的才重要。优先关注三类房源:一是已纳入改造计划但尚未改造的核心区老房,价格仍处低位,改造后增值空间最大,北京东城区某小区改造后半年内增值100万元,投资回报率超15%;二是房龄30年以上、城市体检结论"不通过"的重点改造对象,政策支持力度大,升值潜力更突出;三是靠近景区、主干道的农村闲置房,盘活难度低、收益稳定。
同时要避开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所有老房都能涨",远离核心区、无改造规划、产权不清晰的老房,可能面临贬值风险;二是盲目跟风改造,要结合自身需求和政策规划,比如没有电梯需求的低层老房,可优先参与管线改造,不用强行加装电梯增加成本。
2025年中央城市更新政策的落地,正在重塑老房的价值逻辑。这些政策不是为了炒高房价,而是让老房"住得舒服、留得下来、活得起来",既满足了民生需求,又避免了大拆大建的资源浪费。对业主来说,跟着政策改造老房,既能改善居住环境,又能让资产稳健增值;对购房者来说,核心区待改造或已改造的老房,也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