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的身影出现在琉球群岛最西端的与那国岛。站在距离中国台湾仅110公里的土地上,他面对镜头高调宣布:"部署中程地对空导弹的计划正按进度推进,这无疑意味着日本要在中国"家门口"架起导弹。

小泉进次郎视察自卫队
而更让外界震惊的是,随着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尘封多年的3套"夺岛"方案近期被日媒《东京新闻》曝光,字里行间都透着针对台海的野心。或许是因为二战已经过去数十年之久,很多人总以为日本的军事动作只是"小打小闹",但日本军国主义却一直都想挣脱和平条约的枷锁。
根据披露的信息,日本自卫队的第一套方案是"水陆机动团闪击战"。按照日方设想,一旦局势升温,海上自卫队的"出云"级轻型航母、"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会立即充当运输平台,将兵力搭载到直升机和"鱼鹰"运输机上,配合气垫登陆艇实现"一小时投送"。
这种打法看似迅猛,但本质上是照搬美军的两栖作战模式,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日本没有美军那样的制空权保障能力,这些暴露在开阔海域的运输平台,在现代化防空火力面前就是活靶子。

小泉进次郎视察自卫队
第二套方案是陆上自卫队主导的大规模两栖作战。为了支撑这个计划,日本专门组建了"海上运输群"。说白了,就是要打造一支能长期在西南诸岛作战的"远征军",不仅能快速投送精锐,还能实现持续补给。
但问题在于,日本的后勤保障体系根本跟不上这种大规模作战需求,且西南诸岛的港口设施有限,10艘运输舰连停靠都成问题,更别说形成战斗力了。
第三套方案则是"火力压制配合夺岛"。陆上自卫队的增程型12式反舰导弹、高超声速导弹被摆到了关键位置,这些导弹射程覆盖台海周边海域,既能打击海上移动目标,又能对岛屿兵力进行覆盖式打击,为前两套方案中的地面部队"扫清障碍"。
但日方选择性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导弹预警系统早已实现全方位覆盖,这些部署在明处的导弹发射架,一旦开战恐怕连第一波反击都撑不住。

中国军舰开火
虽然"夺岛"方案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日本在西南诸岛的导弹部署,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小泉进次郎此次视察的与那国岛,距离中国台湾地区非常近,从与那国岛到台湾岛的直线距离,比从台北到高雄还要近。而此次小泉进次郎推进部署的03式中程导弹,射程可达50公里,虽然名义上是"防空",但配合岛上的雷达系统,对周边海域来说无疑是个威胁。
面对日方的挑衅,解放军果断"开炮",从11月24日起,解放军连续5天在黄海海域进行实弹射击,其中,24日在刘公岛水域进行射击,25日到28日则在黄海北部进行射击。两场实弹射击连起来,形成了长达5天的不间断军事行动,炮声从黄海中部延伸到北部,传递的信号清晰而强烈。
解放军的炮声在黄海回荡,既是在守护当下的和平,也是在敲响历史的警钟。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停止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继续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么等待它的,或许就是中方刚测试完的"炮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