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下午5时许,海军四川舰完成为期3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标志着我国在两栖攻击舰建设和海军装备现代化领域取得又一重大进展。试航期间,四川舰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后续试验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舰的海试恰逢福建舰正式入列不久。作为全球首艘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大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与全球首艘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常规动力航母福建舰同时推进。这两个"首艘"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扎实的基础和舰船建造能力的长足发展,标志海军在推进战略转型建设、提升远海作战能力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在拥有3艘航母和076大型两栖攻击舰后,中国海军远海综合攻防作战能力将得到质的提高,中国海上防御作战的纵深将进一步增大,中国军队"拒敌于国门之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福建舰与四川舰及舰载型歼-35第五代战机等先进装备,是中国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战略转型的标志性装备。中国海军重点发展航母以及这种具备电磁弹射能力的大型两栖攻击舰,也体现了中国海军重点提高远海攻防作战能力,增强海上防御作战水平的战略思路。从军事上讲,能够在远离国土的海上进行防御作战,无疑可以增强中国国土防御的成功系数,避免国家遭受对手从海上发动的军事进攻或侵略。回顾历史,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间,我们遭受了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列强从海上发动的进攻侵略多达470余次。增强远海防御作战能力,正是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切实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