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8月份乌拉尔原油对印出口只有40万桶每天,相较于此前118万桶每天的水平,下降三分之二。
二是莫迪真的想和特朗普谈判。
特朗普和莫迪是同一类人,特朗普是美国MAGA阵营的"赢学家",莫迪是印度民族主义的"赢学家"。
特朗普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对印度加征了25%的对等关税;莫迪为了守住印度民族主义最后的底裤,不同意要求开放农产品市场的要求,因为印度农民群体是莫迪最坚定的支持者。
特朗普要求莫迪开放农产品市场,就像是当众打了莫迪一巴掌。
莫迪很生气,但是手里没筹码,只能不接电话,当做"无声"的抗议。
特朗普就喜欢莫迪这种沉默型的对手,在特朗普的世界观里,沉默代表默认,默认代表接受。既然莫迪能接受,那就有继续施压的空间,二级制裁关税也就应运而生。
加到这个份上,莫迪很明显已经受不了了。50%的关税让印度对美出口腰斩,从原本的148.6亿美元降到68.6亿美元,让本就不富裕的印度制造业雪上加霜,谈和就成了唯一选择。
美国和印度谈肯定能谈出一些结果,能不能重归旧好,那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印度驻美国前大使萨尔纳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度对"美印盟友"关系一直都保持怀疑态度。不过从奥巴马以来的印太战略,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所以这种"怀疑"并不明显。
但在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下,"怀疑态度"会逐渐再次成为印度政坛的主流声音。美印盟友关系,在表面上可能会继续维系,但印度肯定咽不下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