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为何学校明知会被惩处,还要让高中生周末补课?(4)

2025-11-01 16:12  观察者网

虽然阻力重重,但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

"五一孩子们正儿八经放了5天,我孩子自己安排耍了3天学了2天。国庆假期8日下午5点才返校,感觉孩子眼睛里都有光了。"成都一名家长告诉我,最初学校落实双休时,孩子颇为担心"自己休息,别人在学",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张弛有度的孩子,身心状况和学习状态都好了很多。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书,我现在心态变了,在努力发展他的特长和闪光点。"另一名家长坦言,"所以我强烈支持双休,本就不该把不适合的孩子强行绑在补习战车上。"

学校:八仙过海的"阴阳人"

为了落实政策又为打消家长顾虑,"卷王"衡水中学,曾创新性地推出了"10+2+2"模式,即每两周上"10"天课,周一到周五主要上高考文化课;两周中的第一个周末放"2"天假,但学生可以不离开学校,参加音乐、体育、美术、航模、无人机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劳逸结合,提高综合素养;第二周周末放"2"天假,周五下午5点放学,周日上午10点返校。

这本是一个兼顾学生与家长利益的折中方案,却遭到了部分家长的抵制和举报,最终,这个充满创意的尝试,在现实压力下草草收场。"家长怕丢成绩,校长怕丢乌纱帽,最后两方合一起抢占师生们的时间。看着课间十分钟黑压压一片抽空补眠的学生,想到自己早六晚十,有时排班晚上十点半十一点还去住校生宿舍巡逻,我也好痛苦啊……"一名教师疲惫地说。

教育部的政策"红线"在现实升学压力前,似乎变成了可伸缩的"橡皮筋"。

资料图:视觉中国

学生:沉默的牺牲品

"我是班上少数真正愿意呆在学校的。"一名学生坦言,"不是因为爱学习,而是在学校里补课还能走会儿神发会呆,课间休息睡睡觉和同学们聊聊天。但双休回到家里,我父母给我排的学习任务和课比学校还多。"

在这场学校与家长的博弈中,最主体的学生群体反而最没有话语权。一些学校和家长把育人变成了"谁更敢透支孩子,谁就能赢"的赌博游戏,筹码是孩子的睡眠和身心健康。这种趋势向着初中甚至小学蔓延。

有些孩子,在"俄罗斯轮盘"的高压赌博中早早败下阵来--某市心理中心专家担忧地告诉我:"以前青少年的抑郁筛出率集中在14-20岁,初三及高三特别明显。但近些年研究发现,青少年群体呈现一高一低趋势--自杀率增高,自伤自残低龄化。自杀年龄阶段分布变成了初中高发,12岁开始成为部分孩子人生能否继续的一个坎。"另一位心理医生补充分析,在其接诊的抑郁症高中生中,长期睡眠和休息不足的比例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