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正在就访华事宜做“最后协调”,计划年底前访华(3)

2025-11-26 11:20  观察者网

10月27日,瓦德富尔表示,他计划"尽快"与中方通话,并重新安排访华行程。谈及此前取消行程时,他辩称:"那只是推迟,不是取消。"

"对于德国政府而言,很明显,我们与中方保持着长期的良好关系,"瓦德富尔接受采访时找补道,"我们始终准备好(与中方)对话。"

德国《世界报》注意到,瓦德富尔忽然取消访华行程,引发了基民盟和社民党联盟内部关于正确对华政策的争论,德国执政联盟在移民、征兵问题上已有分歧,如今在中国问题上也是如此。

德国《焦点》周刊评价称,瓦德富尔在对华事务上延续了前任贝尔伯克的说教模式,这种做法既缺乏现实基础,也有损德国利益。更明智的策略应是在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等领域向中国学习,而非惩罚。

此后,德国默茨政府决定另派他人出面收拾瓦德富尔留下来的"烂摊子"。11月17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访华。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 资料图

在克林拜尔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后,美国彭博社11月21日报道指出,这位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曾对中方表示,德国必要时会加强对自身市场的保护,"绝不当傻子";而哪怕被他当做重大成果的稀土出口承诺,德国也只能"提醒"中方履约,缺乏强制手段。这些正暴露了德国在经贸领域面对中国的弱势地位。

这篇报道开门见山写道,虽然这是默茨政府上台以来首次有内阁高官访问中国,但成果寥寥,除了中国对继续出口稀土等原材料的一些无法强制执行的承诺外,并无实质进展。

"克林拜尔试图修复德国与中国关系的举动,不过凸显了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在与中国打交道时的劣势。"

文章认为,这样的结果表明,德国如今在对华关系中极易受制于中方,愈发凸显两国运势的巨大转变。就在过去十年间,两国还曾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头衔展开激烈角逐。

如今德国联邦政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其主导的经济体曾是发达国家艳羡的对象,当下却深陷发展低谷。在经历连续两年经济萎缩后,今年经济再次停滞不前,这种长期的经济颓势或许终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德方请求,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通电话。

王毅表示,中德关系发展的重要经验是相互尊重、行动指南是合作共赢、正确定位是伙伴关系。中德作为两个大国和重要经济体,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和各方期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中德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双方应坚持沟通对话、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巩固互信,但不应搞"麦克风外交",不能搞违背事实的无端指责。

王毅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希望经历分裂之痛的德国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台独"行径。中德需要制定更稳定、更可持续的政策框架,确保双边关系始终行进在正确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