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将至,记得:4事不做,3物不吃,家人少生病,为夏天打好基础

2025-04-17 22:23  头条

暮春四月,细雨纷飞,谷雨节气如约而至。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名源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寒潮消退,气温回升,充沛的雨水滋养着万千作物。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生动描绘出这个时节浮萍生长、布谷啼鸣、桑树繁茂的自然景象。值此春末夏初的转折点,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更显珍贵。

老辈人常说"谷雨吃五鲜,一年病不沾",可这神秘的"五鲜"究竟是哪五样?它们又暗藏怎样的养生智慧?让我们循着古人的饮食智慧,探寻藏在时令食材里的养生密码。

春末夏初的餐桌上,有五种家常菜正当时令。头一鲜当属香椿芽,这"树上的翡翠"在谷雨前后最为脆嫩。老话说"雨前椿芽嫩如丝",此时的香椿不仅滋味鲜美,更藏着祛湿健脾的妙用。凉拌香椿豆腐、香椿炒鸡蛋,简简单单的吃法就能唤醒沉睡的味蕾。

第二鲜是山药,这"神仙之食"看着其貌不扬,实则能润肺养胃。清蒸山药蘸蜂蜜,或是炖一锅山药排骨汤,既解春困又除湿气。

要说水里游的鲜物,当数鲫鱼最宜此时。别看它刺多肉少,炖出的奶白鱼汤最是滋补。加点豆腐、撒把葱花,温润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仿佛把春天的生机都喝进了肚里。

第四鲜青椒看似普通,却是祛湿的天然妙品。和土豆片同炒,脆生生的口感里带着微微辣意,既开胃又驱寒。

最后一鲜要数扁豆角,这弯弯的月牙菜焖煮最香。加点蒜末清炒,或是和五花肉同炖,豆香混合肉香,吃得人额头冒汗浑身通透。

不过养生讲究平衡之道,有些吃食可得悠着点。油炸糕、红烧肉这些油腻吃食要少碰,这些"湿气制造机"容易困住脾胃。冷饮冰棍更要忌口,别让寒凉伤了刚升发的阳气。甜食虽能解馋,但糖分过高的糕点就像给身体糊上层胶水,妨碍湿气排出。聪明的主妇这时候会熬锅薏米红豆粥,煮壶陈皮茯苓茶,用这些天然食材给家人调理脾胃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四月正值春末夏初,阳气升发最旺盛,中老年人做好这三件事,精气神能提升一大截。

第一件事:早睡要早起。书中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现在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前起床。清晨散步30分钟,让身体跟随自然节奏苏醒,比喝十全大补汤更管用。

第二件事:生气不过午。春天对应肝脏,内经提醒"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上午11点前有烦心事要马上化解,可拍打腋下极泉穴,能快速疏通肝气。午时(11-13点)后保持心情平和,切记不要动怒。

第三件事:饮食加酸味。按照"春夏养阳"原则,推荐喝山楂枸杞茶。取山楂5片、枸杞15粒,80度热水冲泡,下午3点前喝完。既能助消化,又能养肝血,特别适合血糖偏高的人群。

关键提醒:谷雨节气(4月19日)后,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内经说"寒从足下生",睡前可用42度热水加艾草泡脚15分钟,预防春末感冒最有效。顺应天时调养,比吃任何补药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