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拜登出山,带头“声讨特朗普”!关键时刻,布林肯替中国发声

2025-04-19 20:21  头条

4月15日,美国前总统乔·拜登在卸任数月后终于打破沉默,在一场面向媒体和公众的讲话中首次公开抨击特朗普政府。这不仅标志着拜登作为卸任总统的"归位宣言",更代表着在政治极化愈演愈烈的美国,前总统对现任政府发起罕见的正面交锋。拜登的话掷地有声:"不到100天,新政府就做了这么多事,造成了如此多的破坏。这真是令人震惊。这一切竟然发生得这么快。"

这番表态并非情绪性发泄,而是对特朗普政府短期执政轨迹的系统性控诉。在不到百天的时间里,美国社会已经深刻感受到治理方向的急转直下:大规模削减联邦文职人员、对社会保障体系施加重压、在国际事务中重拾单边主义姿态,同时以极端化言辞操控国内政治叙事。拜登直指这些变化"正在抹去过去四年我们所取得的全部进步",言外之意,不仅是对特朗普政策的驳斥,更是对美利坚整体方向的担忧。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首先动刀的是政府机构本身。以"精简政府"为口号,他大幅削减联邦员工,尤其是社会保障管理局、教育部和环保署的岗位,宣称这是"打击浪费"的改革举措。但实质上,这种削减直接导致社保服务瘫痪、退伍军人福利发放延误、老年人和残障群体得不到基本行政支持。在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特朗普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将美国最脆弱的群体推向边缘。

更具争议的是特朗普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态度。尽管他在竞选中一再强调"不削减福利",但其对社保系统实施的身份验证新规,实际切断了大量合法受益者的领取渠道。他鼓吹的"打击欺诈"名义,最终变成了对低收入老人和残疾人群的实质性限制。与此同时,他大谈通过关税创造新财政来源,用"进口税"来填补社保赤字缺口,但其政策实施带来的物价飞涨和供应链混乱,反而让普通民众承担了更高的生活成本。

拜登在演讲中强调,特朗普政府的每一项举措都带有"反转改革成果、削弱社会公平"的印记。他引用数据指出,美国社会安全局的信托基金赤字正加速扩大,而特朗普拒绝对高收入群体增税,却试图通过"技术性削减"转嫁危机责任。他警告称,"如果这种政策不被遏止,美国年轻一代将无法相信政府曾向他们承诺的'退休保障'仍有任何意义。"

在外交领域,拜登也毫不留情。他指出特朗普在国际舞台上的所作所为"重创了美国信誉"。短短三个月里,特朗普几乎推翻了拜登政府建立的所有气候外交努力,退出多边环境协议,重新启动与欧洲盟友的关税谈判,甚至公开威胁对北约盟国施加更多"安全成本"。拜登直言:"美国不能在世界上靠勒索前行。"他强调,过去的四年虽然艰难,但美国至少在价值观上还保持了某种一致性,而如今的政策则在"有意识地摧毁这种一致性"。

最耐人寻味的是,拜登在讲话中一反过去温和中道形象,语气激烈、措辞锋利,显然有意调整其政治定位,作为未来舆论对抗的领军者重新进入公共视野。在特朗普稳固党内权力、连任声势高涨的背景下,拜登此举不仅是为民主党拉响警报,更是一次试图重构民意阵地的战略发声。

值得注意的是,在拜登讲话当天,盖洛普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公众对联邦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环境等关键议题上的满意度正在下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和中下阶层选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显然,拜登选择此时出面,不只是"情绪爆发",更是精准切入政治战场的布局。

卸任总统往往被期待保持沉默,成为"体制稳定象征"的一部分。然而,当体制本身遭到系统性侵蚀,拜登的选择或许不是反常,而是必须。未来的政治战场上,社保、生存权、外交信誉与制度信任将成为最核心的对决议题,而拜登已经用这次讲话告诉美国人民,他不会缺席这场战争。他或许不会再竞选,但他的话语仍将在关键节点成为推动民意的杠杆。在百日崩局面前,拜登的发声,也许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仍试图守住底线的呼喊。

谴责特朗普的不只有拜登,还有布林肯,布林肯认为,特朗普宣布的关税税率不能自证其实,美国大搞关税战等于对抗整个地球。

在布林肯看来,虽然特朗普释放了愿意与各方势力谈判的信号,且美国确实可以与贸易伙伴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但特朗普的所作所为必然会让盟友们心寒不已。特朗普这么做等于告诉盟友:他们必须远离美国,且不能再信任与依赖美国。特朗普执意推行"美国优先"的结果,就是让盟友们孤立美国。

布林肯表示,中国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负责任的行为者、一个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相比之下,特朗普的行为就会成为问题。布林肯认为,真正有牌可打的是中国,中国正在不断提升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