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凌晨02:19:04,对应的农历八月初二,就是秋分了。
"秋分"的"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一是把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二是平分了秋季,意味着阴阳平衡、昼夜均等,象征着平衡与和谐,正如《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所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后天气由热转凉,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而今年的秋分在中秋节之前,按老传统有"中秋秋分后,年景无堪忧"的说法,因今年闰六月,中秋节在10月6日,秋分在农历八月初二,早于中秋,按老说法今年该是好年景,这和庄稼积温有关,积温足的话玉米籽粒饱满,苹果、花生等作物也会受益,光照足苹果甜,温度稳花生饱。
老话说"秋分有三怕,沾一样都白搭"。
第一怕秋风刮东风,民间有"秋分东风来年旱"的说法,秋分时节气候干燥,需要适当雨水滋润蔬菜,若只刮风不下雨,预兆来年可能雨水少,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从科学角度看,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应开始吹偏北风,这是正常的季风转换规律,若此时出现东风,意味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仍然强势,预示未来数月可能存在异常气候,对人们生活和越冬作物生长都不利。
第二怕秋分打雷,古人认为秋分平分阴阳后阴盛阳衰,雷声属于阳气之声,秋分打雷是天气异常的表现。从天气角度,秋天气候凉爽干燥,雷电通常与潮湿气候有关,按自然规律秋分后"雷始收声",若秋分过后还出现雷电,说明暖湿气流异常强盛,冷暖空气激烈交锋,预示气候异常,接下来可能出现连阴雨、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秋收作物的收割、晾晒,甚至导致粮食减产,在古代粮食短缺会引发社会动荡,所以老百姓怕秋分打雷。
第三怕秋分无雨,农谚有"秋分天晴必久旱,秋分有雨来年收""秋分无雨日头笑,来年收成少又少"。秋季气候相对干燥,若秋分时节没有适度降雨,会导致土壤干旱、水源缺乏,小麦等作物因缺水会出现出苗不整齐或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间接影响次年产量,"最怕秋分一日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秋分这天能适当下点雨,有利于农作物出苗快、扛过寒冬,来年自然有好收成。
秋分时节,饮食上可以吃点银耳、百合、梨、莲藕、山药等,少食辣椒,顺应自然规律,以滋阴润燥、调和阴阳为核心。
愿秋风不燥,岁月静美,时光不老,你我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