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众人的晚景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不,75岁的黎彼得最近就成了热搜的焦点。
这位曾为张国荣写下经典歌词的填词人,却在镜头前笑眯眯地说自己想要找个伴侣。
但话锋一转,他就提到了家里的那位37岁的"巨婴"。
四年前的黎彼得花钱送他去南京学中医,结果却连毕业证都没拿到。
回来香港后更是直接"躺平"。
这些事情在外人听起来很离奇,但这恰恰揭露了黎彼得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
七旬征婚
黎彼得在采访里曾直言:"去年流感严重到进ICU,就只有老朋友钟志光来给我送汤。"
这番心酸话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多的无奈,自己生病时儿子却不在身边。
四年前,他已经33岁的儿子突然说对中医感兴趣,黎彼得二话不说就送他去了南京。
结果,四年过去了,儿子连个毕业证明都没拿到。
回到家后更是直接躺平,整天待在房间里玩游戏。
对比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更让人担心的是黎彼得的身体状况。
他已经确诊糖尿病十几年了,每天都要打胰岛素。
去年体检发现贫血,爬两层楼就喘不过气来;今年春天也因为流感住院。
黎彼得的身体越来越糟,儿子却依旧整日无所事事。
所以,他决定征婚,其实目的与其说是找灵魂伴侣,不如说是找个能一起面对生活的朋友。
他对伴侣的要求很简单:"年纪差不多,能聊得来,会心疼人。"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心疼人"的背后,其实是对儿子的担忧。
父子关系
黎彼得的儿子,这些年来活得挺迷茫的。
34岁之前在香港做临时工,不是在餐厅当服务员就是在超市理货,每份工作都干不长。
而黎彼得忙着工作,也没有将儿子的事太放在心上。
直到四年前,儿子突然说他要去内地学中医。
理由听起来挺正当的:"香港中医挺吃香的,学会了能开诊所。"
黎彼得虽然有点疑虑,但也答应了儿子。
为了让儿子专心学习,他还拜托南京的朋友帮忙找了个离学校近的地方住。
每个月按时给生活费,生怕儿子过得不舒服。
结果没想到,儿子所谓的求学只是一个借口。
南京的朋友后来告诉他:"你儿子很少去上课,整天在家打游戏,偶尔出门也是去网吧。"
黎彼得一开始还不信,直到儿子突然辍学,带着行李回香港,他这才不得不面对现实。
回香港后,情况更糟糕。
儿子每天中午才起床,一睁眼就拿起手机打游戏,父子俩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黎彼得劝他找工作,儿子理都不理。
此外儿子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的,信用卡刷爆了就找黎彼得要钱。
直到去年年底黎彼得才彻底还清儿子的债务。
有人说,这儿子就是被黎彼得给"宠坏了"。
黎彼得年轻时忙着创作、演出、进剧组,离婚后儿子就扔给父母带。
等他想要管教时,儿子已经养成了懒散的性格。
现在回想起来,"内地求学"不过是儿子逃避成长的借口。
而老父亲的"心软",成了他躲在温室里的最后庇护。
港星晚景
黎彼得的故事,真的挺让人感到震惊的。
记得以前,他是许冠杰的御用填词人。
《浪子心声》、《财神到》这些歌总是能响遍大街小巷,连菜市场的大妈都能哼两句。
跟张国荣合作的《Monica》更是把粤语流行曲带到一个新高度,拿奖拿到手软。
不过,娱乐圈这地方,变化太快了。
90年代以后,新人辈出,黎彼得的词风慢慢就跟不上了,找他写歌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生活,他跑去拍电视剧。
黎彼得虽以配角身份活跃荧屏,却凭借独特的市井气质成为港剧中不可替代的"黄金绿叶"。
他在《唐伯虎点秋香》中饰演师爷,以"左青龙右白虎"的经典台词成为影史名场面。
在《武状元苏乞儿》中装腔作势的考官、《鹿鼎记》里圆滑世故的明珠。
以及《溏心风暴》中的街坊角色,他将这些小角色演出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再后来,黎彼得连龙套都接不到了,只能靠早年那点版税过活。
一年几万块,能干啥呢?
前两年,他开始拍短视频,对着镜头唱唱歌。
讲讲以前和许冠杰、张国荣的故事,偶尔也吐槽一下生活。
粉丝没多少,点赞也不多,但他每天都会更新:"能赚点零花钱就行。"
在香港娱乐圈,像黎彼得这样晚年过得一般的艺人其实挺多的。
比如秦煌,演过"周伯通",晚年积蓄被女儿骗光,70多岁还得跑码头唱戏。
吴耀汉,演过《五福星》,家底不错,但子女挥霍无度,最后只能卖藏品度日。
他们年轻时风光无限,老了才发现娱乐圈的人情淡如水。
黎彼得说过:"以前刘銮雄资助过我两年,后来他说'长贫难顾',我理解,谁也不欠谁的。"
结语
填词人的人生,确实比歌词更难写。黎彼得写了一辈子别人的故事。
《浪子心声》里"命里有时终须有",《沉默是金》里"笑骂由人,洒脱做人"。
每个字都能写到听众的心坎里,但自己的人生,却写得跌跌撞撞。
75岁征婚,不是浪漫,只是想找个伴儿。
儿子"躺平",不是不争气,而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他在短视频里唱《沉默是金》,但要真正做到"洒脱",哪有那么容易?
不过是硬着头皮往前走。
就像他说的:"歌词可以改,人生改不了,只能往下走。"
至于征婚能不能成功,儿子会不会有所改变,谁也说不准。
但至少现在,这位老填词人还在努力为自己的生活"填词",没有按下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