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上台前嘴上喊着"务实外交",上台后却一转脸跟着美国起哄!
这次,他在美日韩联合声明里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还反对咱中国武力收复台湾。我国火速回应,用两句话直接划下红线:干涉内政注定失败,认清谁才是经济生命线!
从"务实外交"到彻底"倒向美国"
李在明在竞选总统时的"人设",一度让不少人对中韩关系抱有期待。他曾公开批评尹锡悦的外交政策,认为全盘倒向美国是"损人不利己"。
尤其提到台湾问题时,他的表态堪称清醒,甚至被部分中国网友戏称为"韩版人间清醒"。2024年3月为了获得更多选票,李在明直接对支持者说:
"尹锡悦为什么要对中国这个邻国进行挑衅?台湾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插手?中国和台湾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番话迅速成为热点,甚至让不少中国网友对他产生了好感,觉得他可能会比尹锡悦更懂得中韩合作的重要性。
更绝的是,当年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李在明被问到"如果中国武力统一台湾,韩国会不会出手相助"。
这个问题带有明显的"挖坑"性质,但李在明的回答非常巧妙:"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时,我再考虑这个问题。"一句话既没站队,也成功避开了美国的陷阱。
所以,李在明当选后,咱中国第一时间发去贺电,明确希望中韩关系能在他的领导下回归正轨。但谁能想到,仅仅3个月后,李在明就开始了180度大转弯。
事情发生在9月22日,美日韩三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三国间的首脑会谈,并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
声明中提到,他们对"台湾周边日益频繁的破坏稳定活动"感到担忧,并明确反对中国大陆通过武力手段实现统一。
这份声明的意义不简单。作为中韩关系的"掌舵人",李在明选择在我国内政问题上站队美国,等同于直接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
而且,我国代表团此时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美日韩的这份声明,显然是想在国际场合对我国施压。
联合声明一出,韩国国内舆论也炸开了锅。要知道,李在明在竞选时的承诺是"中美平衡外交",如今却公然插手台海问题,甚至站到了中国的对立面。
韩国媒体也开始质疑:李在明的外交政策,到底是"务实"还是彻底"倒向美国"?
我国两句话回应
面对美日韩的联合声明,咱中国选择了言简意赅的方式进行回应。郭嘉昆发言人的两句话,既表明了中国的强硬态度,也为这场外交博弈划下了明确的红线。
美日韩在中国主权国土问题上说三道四,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合法行动诬蔑抹黑,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有关国家应该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以任何形式纵容"台独"分裂活动,不得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这两句话看似简单,但信息量非常大。我国不仅直接定性美日韩的行为是干涉中国内政,还明确警告他们不要越过红线。
尤其提到"停止纵容'台独'",更是对当前台海局势和美日韩三国的挑衅行为发出严正警告。回顾李在明的竞选言论,再对比他上台后的表现,很多人不免感叹:
这跟换了一个人有什么区别?那么,李在明为何会从"务实外交"的拥护者,变成了美国的"追随者"?这里既有外部压力,也有内部困局。
韩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对于美国来说可以说过度依赖。从美国驻军的存在,到韩美联合军演,再到"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美国在韩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李在明虽然一开始想走"平衡外交"的路线,但在美国的多次"敲打"下,显然没能顶住压力。近年来,韩国的经济对外依存度极高,而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2024年,中韩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占韩国GDP的20%以上。尤其是半导体出口,韩国60%的半导体产品销往中国市场。
李在明政府虽然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但在面对美国的战略布局时,似乎选择了妥协。韩国内部在外交政策上也一直存在分歧。
一部分人主张加强韩美同盟,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保持中立,避免卷入中美对抗。李在明也因此在双方间"和稀泥",但这种"双面姿态"最终让李在明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美日韩三国联合发表的声明核心是"台海问题",但需要明确的是,台湾始终是咱中国的主权国土,不会接受任何势力介入。
更重要的是,台湾问题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红线。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会遭到我国的坚决反制。
分析美日韩的联合声明,不难看出这背后是美国的主导。美国近年来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不断加强,从联合军演到对台军售,再到拉拢盟友围堵中国,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而美日韩三国的联合声明,也不过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对于韩国来说,这种站队行为无疑是饮鸩止渴。
一方面,韩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过度倒向美国会让中韩关系进一步恶化。尤其是我国已经明确表态,任何挑衅行为都必将付出代价。
李在明的"变脸",无疑让中韩关系雪上加霜。但值得注意的是,台湾问题的红线,不容任何国家跨越。面对美日韩的挑衅,我国的两句话,既是警告,也是提醒。
对于韩国来说,如何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其未来的外交走向。如果李在明政府继续在台海问题上站队美国,韩国可能会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奉劝韩国政客:认清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