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或将迎来60年不遇干旱,谚语准吗?

2025-05-17 17:34  头条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进入5月了!今天是公历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六,立夏节气近在眼前。天气已经明显热起来了,不少地方甚至提前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最近听说"今年将迎来60年不遇的超热夏天",到底是真是假?其实,老祖宗早就通过农谚和天气规律总结出了经验,我们不妨听听谚语怎么说。

在我们当地,老人们常说:"立夏不下,犁耙高挂。"意思是如果立夏这天不下雨,可能预示着干旱少雨的夏天。而今年,很多地方气温异常偏高,温度忽高忽低,让人摸不着规律。根据传统说法,"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如果小满节气时雨水不足,那接下来的夏天就可能干旱炎热。

在我国民间,人们发现天气变化复杂,但古人却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提前知晓气候趋势。比如"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指的是如果小满节气雨水不足,到了芒种时节农作物可能缺水。四月不扇扇,五月火炉天。"意思是如果农历四月还没到用扇子的时候,那五月就会热得像火炉。而今年很多地方春季少雨,气温回暖异常快,四月就已经闷热难耐,这是否意味着夏天会更热?

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通常表现最热的天气集中在三伏天,但如果春天就热得反常,夏天会不会更极端?特别是在干支历法中,某些特殊年份容易引发极端气候。因此,今年的高温预警并非空穴来风。

"夏至无云三伏热"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如果夏至当天万里无云,阳光直射,那接下来的三伏天就会特别炎热。今年夏至的天气状况,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

"四月不扇扇,五月热跳井"

如果农历四月还不用扇子,说明天气反常,到了五月可能会热得让人受不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和大暑时节的酷热,就像蒸笼一样闷热难耐。如果今年小暑前后就出现持续高温,那大暑时可能会更难受。

"夏至无雨三伏热"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如果这天不下雨,往往意味着接下来的三伏天会特别炎热。

农谚虽不是百分百准确,但它们凝聚了古人千百年的智慧。今年夏天是否真的会异常炎热?我们不妨多观察节气变化,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