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一户一宅?怎么才算是一户?很多人现在还是不怎么清楚。每个人住的地方都家里人,有时候一家里分了好几个户口本,这种情况到底怎么算?有人家里只有一个人,也叫一户。谁说不是呢?
根据已有规定,户口本才是唯一标准。只有拿公安机关发的户口簿算作一户,一本一本算。就算兄弟姐妹都结婚了,但只在一个户口本,那就只能算一户。分户要按规定办手续,不是随便说分就分。
宅基地面积规定不一样,省份按自己情况定。有的地方规定160平方米,有的地方能到220平方米。规定很死板,多几个人也不会给多地。只要宅基地面积别超过当地上限,不管是新盖房还是翻修都行,合规就是合法。
国家十几年总在说宅基地,确权就是登记明了权属,发证书。确权就是给宅基地办合法不动产证书,国家认可,农民放心。确权后,土地归你,法律承认,边界清楚,邻里也就没那么多纠纷。
证书是关键。拿到证书,以后手里的宅基地也能用来贷款、融资,有可能跟城市房产一样,把沉睡资产用起来。不会说完全一样,但方向是那样。将来政策完善了,农村宅基地的价值一点点会显出来,农民手里资产会变多。
宅基地确权更安全。权属有了,农民盖房子、住家,安心长久,不怕被收回。也有了规范基础,土地能流转,集约用起来,农民能少操心。年年有人为宅基地吵闹,好多事也就能少发生,减少矛盾。
宅基地政策一改,又出了"两拆一清"专项行动。很多违章建筑都不能留。没批就建,随便占地盖房子、棚舍,尤其是在耕地建房,厂房,直接拆除,没有商量余地。耕地就是耕地,谁建谁拆。
还有危旧房。有些房子没人住,也没人继承,破旧不堪,鉴定有安全隐患的,都要拆了。这样村里才干净,安全也有保障。废弃房子,难看也不安全,清理掉以后,孩子也能安心玩耍。
环境也要清理。村子里乱堆乱放,垃圾、杂物、障碍物,全部整治。影响村里样貌,影响出行,妨碍安全的,村两委会组织一起清除。简易棚舍搭得不合规也拆,没有特殊情况能留下。
"两拆一清",就是保证耕地不被乱用,也美化家园。好多人都支持,乡村环境干净,村民住得舒服,每个人都愿意。整治行动不是说弄完就完事,是常态工作,之后会更规范。
"一户一宅"不是自己说了算,要依法申请。建房的村民先问清村里政策,面积不能超过规定,不合规就不批。程序要走,什么都不能省。符合条件才能有宅基地,房子也才能顺利建起来。
过去申请宅基地,很多地方说了不算,有人多申请几处,有人家里都没有证。现在政策规得很严,公平合理,谁都得按规矩办。村民少了压力,也不为宅基地吵架。村里更团结。
"两拆一清"动员很多村民。有些人不同意拆房子,心疼自己花的钱,也担心没地方住。政府部门组织动员,总有人配合得慢。有时候意见不一样,行动也会碰到难事,但整体方向确定。
环境整治确实带来好处。村里道路变宽,垃圾少了,村口干净,空气好。很多小孩在村道上玩,大人也放心。过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在没了。大家日子顺畅。
政策推进到底是不是难?农民自己其实最清楚。有些地方办得慢,有些村积极,效果也不一样。宅基地证书派发得快,大家安心。改造慢,大家催得急。每家每户必须按村规办证,没有特事特殊。
有的村里的老房拆完,盖的新房子漂亮实用,大家搬进新家说高兴。有些地方新房标准化,统一规划,搞得像城里小区,也方便管理。现在农村盖房按新标准,村庄样貌也越来越整齐。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一步一步走,不是一天就完成。农民跟着政策走,对自己有好处。政策细则每年都变化,大家还得跟着学,问村干部,别犯迷糊。自己权益要搞清楚,免得以后麻烦。
政策落实有难点也有方法。宅基地不能随便买卖,不得出租给外人,很多地方把关很严。分户手续复杂,还是村委会具体办,农民自己不能乱操作。每个村有自己的规则,得懂得遵守。
新政策落地后,农村很多旧习惯也该改改。一户一宅直接影响大家居住、分家、建房;两拆一清又关乎村容村貌,人人都有关心。农村发展是慢慢变化,不能着急一步到位。
村民组长,村干部天天宣传新规。有的人不愿意改,说老习惯好。有的人觉得新规让宅基地变值钱了,主动去办手续。大家想法不一样,但政策就是这么推。
"一户一宅""两拆一清"是近几年农村改革重点,国家文件都已明确规定!
结语
未来乡下怎么变,政策一直在推,新规也不断更新。宅基地改革让农民得实惠,环境治理让村庄变美,小事也变成大事。村民风风火火地办手续,宅基地证书越来越多,农村慢慢变得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