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观众为真创作埋单。网友在社交平台写:"望着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看着看着哭了,这是我的乡愁。"刷到评论,徐萌当时就流泪了:"乡愁连着童年、故乡、美好情怀。观众能从刑侦剧里看见乡愁,我夫复何求!"
后来,徐萌想,观众给《我是刑警》冠以"中国式刑侦"之名,大抵也是乡愁奏效了,"它不是美剧、日剧、韩剧流行的某种派别,就是中国流"。
"交真心"的人
不少人略感意外,为硬核刑侦大剧奠定一剧之本的,是位女性编剧。
在徐萌看来,如果非要说女编剧特殊,她更愿意将之认作一种在戏剧里倾注柔情、交出真心的本能,"这让我能体察到警察心底柔软处,让我在故事里面对狰狞、凌厉后,会被出其不意的温暖情感击中"。
西山矿案,秦川询问白玲,马苏絮絮叨叨讲那些再也实现不了的美好生活,于和伟带着悲悯的眼神特别打动人。"演员演得太好,我在采风时真真见过那种眼神。"徐萌说,编剧笔力所彰就在这儿,"透过皮肤,见血见肉见骨"。对刑警群像,人们通常觉得,他们惩恶扬善、铁面无私,同时洞穿人心人性、事事通透练达。徐萌看到的更深,"他们骨子里有执拗、不屈,灵魂高贵"。她常想起坐在崔道植这些刑侦大家跟前的感受,"哪怕什么都不说,你能感到灵魂被洗礼,自己的笔也变得直接、朴素、坚定"。
富大龙饰演的陶维志就在如是心境下生长。"他是我誓死捍卫的角色。"徐萌形容这个人物"逆向而动"。在警察这一需要终身学习的行业里,新旧更替本身具有残酷性。"我为他落泪,哭的不是苦和累,是落差。"时代向前、体系升级,跟不上的就被留在原地。六年,陶维志翻山越岭,常常四处碰壁、偶尔灵光乍现,不疯魔不成活,总差临门一脚。当真相最终降临,他痛哭一场,怅然离去。"创作可以当'拾荒者',捡拾不起眼的素材,再把它们生发出来。"对于陶维志们,一桩大案就是一辈子,虽有未竟之功,但他们的悲壮身影、执着灵魂在观众心里定格了。
编剧放不下的还有叶茂生,一个猝不及防就永别的角色。"写完生子牺牲那场戏,我不愿也不忍再看。"开播发布会,徐萌一见演员,泪水就止不住了。一些根本来不及被看清样貌、记住名字的角色,也常徘徊编剧心头。在铁轨边一声"站住"正欲盘查张克寒的铁警、听闻枪声本能跑下楼梯的安保,"有时夜里醒来我特别难过,会想他们此刻在哪儿"。对这群保护我们的人、对警察职业,徐萌有深沉敬重、亦有不安。"有的牺牲壮烈英勇,但也有的何其无妄。"所有这些真实的血肉、骨头,她都想与观众和盘托出。
剧本倾注真心,创作链上层层递进炼真心;荧屏外,观众心有戚戚,"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相关"。剧里剧外,人心同频共振,徐萌觉得做编剧值得,"写剧本的出发点是对时代、对观众有话想说"--这部剧献给16万一线刑警,他们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这部剧也献给观众,"或许为生活奔忙的人偶尔会嬉皮笑脸看似'解构'一些事,但内心总有一块很干净、很热血的地方,它叫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