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破4、讨论声量有限,《六姊妹》究竟如何吸引观众(3)

2025-02-14 13:58  搜狐娱乐

《六姊妹》也正是如此,从60年代支援建设造成的家庭迁移、单位办公室里的家长里短、一家人为吃饭发愁等等细节,稳住了前期的观众好感;具体到姊妹们婚恋、工作、生活的不同选择,更能推动不少观众想起个人经历、带动家庭场景的讨论。

而如果故事和人物能够出彩,还能吸引家庭场景下的更多年轻受众入坑。

曹璐分析称:"从《小巷人家》的火爆可以看到,打造旧时光里的人情美,对当下年轻人其实是有治愈属性的。这也是目前很多剧集处理角色的模式,希望打通类似年代家庭剧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但就有个前提,故事和制作要过关。"

这也是《六姊妹》试图吸引年轻人伸出的一根触角,比如相较原著,一家人的设定都有更正面的呈现,比如老太太何文氏及母亲刘美心等,重点强化一家人的情感加成。

但无论选角还是题材再到制作,这依然是一部有着一定"定制"意味的剧集,相对更贴合跨年龄层、多圈层受众需求,也更容易引爆电视端数据。这和过往行业主要针对主流年轻受众制作内容的选择,明显形成了差异。

而这样的选择,这几年并不少见。

新选项

在2022年之前,电视剧和网络剧始终处于一个越来越趋同的过程。伴随着视频平台逐渐掌握更多制作资源和行业话语权,台网联播逐渐成了行业许多头部项目的标配,甚至平台自、定制项目也纷纷"上星"。

不过近两年有不少剧集,反而开始回归如何创造高收视率的逻辑,而非以往优先选择打开主流受众的思路。

尤其是一批年代、家庭或革命战争题材剧,出现了一定的台播、网播热度倒挂,或台播热度带动网播的情况,比如去年的《烟火人家》《好运家》《上甘岭》《好团圆》,以及前年的《人生之路》《我们的日子》《父辈的荣耀》《珠江人家》《冰雪尖刀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