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宋神宗时,为给无爵宗室开辟出路,允许他们参加科举入仕,但仍保持宗室身份,且规定宗室不得领兵、不得任宰相(赵汝愚仅任相六个月,两宋唯一例外),以防权势过大威胁皇权。
宋神宗即位后,因其父属濮王一支,为增强本支实力,封其叔赵宗晖为濮王,并准世袭。此后多位皇帝效仿此例。
宋孝宗、宋理宗、宋度宗均以宗室身份继位,分别设立嗣秀王、嗣荣王、嗣沂王等世袭爵位。可惜宋理宗与宋度宗已至南宋末年,所立爵位未能传承几代。
此外,宋神宗还从宋太祖后代中选辈分最近、年德最尊崇者封为安定郡王,世袭不变,以示对太祖的尊崇,这也影响了世袭爵位的继承方式。
这些爵位继承多依"同辈长幼有序"原则,即爵位由长子继承,若长子不存,则由次子继承,再传予孙辈。

安定郡王的继承范围较广,历代太祖子孙皆可承袭,多选自血缘较近者,大多出自太祖次子赵德昭一脉,少数出自四子赵德芳之后,赵廷美一脉极少获封。宋高宗时甚至曾停封十余年。
可以说,清朝的宗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宋朝的经验,例如世袭罔替、宗室居京、设立少数世袭王爵等。正因如此,宋清两朝均未发生大规模宗室动乱,形成了有效的宗藩管理机制。
遗憾的是,后续的明朝未能继承宋朝的制度经验。宗室开支拖累国库,对宗室任职的严格限制又使他们在明末危机中无所作为,最终成为王朝覆灭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