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方面的辩解是"有机莜面粉、现场包制、每只虾仁含量丰富",但消费者的算账却不同。他们不在意原料的"高端",而在意"是否能吃出锅气、烟火气",是否能感受到厨师的用心。很多时候,消费者的感受来自于细节--那一份热腾腾的面点,那一碗香气四溢的汤,那一份现场制作的诚意。而如果这些"细节"被"预制"所取代,消费者自然会觉得"花了冤枉钱"。
西贝的困境:价格、信任与转型的挣扎
近年来,西贝的经营策略似乎陷入了迷茫。2023年,西贝营收突破6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到了2024年,情况似乎出现了变化。董事长贾国龙坦言,西贝莜面村的全国平均销售额出现了约10%的下滑。这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从表面来看,西贝试图在"高端"与"平价"之间寻找平衡。一方面,强调"好吃承诺",愿意为不满意的菜品退菜赔钱;另一方面,又不断调整价格策略,试图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可是,消费者的反馈告诉我们,价格的提升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满意度。蒸饺的价格越涨,味道却似乎越一般;标榜"有机面粉"的菜品,却难以打动消费者的味蕾。
这其中,问题的根源或许在于"经营思路的摇摆不定"。西贝曾尝试快餐化、推出子品牌,试图拓展市场,但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又选择收缩战线,回归主业。这种反复试错的策略,带来了短期的业绩增长,但也在无形中消耗了消费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