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河南安阳局地遭遇暴雨、冰雹和11级大风。同一天,广东佛山则因一场破纪录的特大暴雨引发严重内涝。
两场极端天气,将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推至台前:暴雨过后,蚊虫滋生问题如何应对?
鉴于广东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已出现向外省传播的案例,河南在经历此轮强降雨后,如何防蚊更需重视。
安阳遭11级大风冰雹,佛山"防蚊网"阻碍排水引争议
8月15日下午,我省安阳遭遇强对流天气。河南省气象台数据显示,安阳市渔洋村降水量达97.6毫米,安丰站在14时至15时一小时内降雨就达70.4毫米。同时,安阳市洪河屯监测到30.9米/秒的瞬时风速,达到11级,殷都区还出现了拇指大小的软雹。
同一天空下,受台风"杨柳"影响,广东佛山正经历一场历史性降雨。15日,佛山(南海)单日降水量212.9毫米,15-16时一小时雨量91.1毫米,双双打破当地观测史纪录,特大暴雨导致多地内涝严重。
雨后,有市民质疑,当地为防治基孔肯雅热而在下水道安装的防蚊网可能阻碍了排水。对此,佛山市水务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降雨量级为"有史以来最大",防蚊网是否影响排水暂无法判断。
据广东省疾控局通报,仅8月3日至9日一周,佛山就新增报告121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暴雨过后,孳生地的增多,无疑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挑战。
暴雨难"砸"死蚊子,雨后积水反成"温床"
暴雨,究竟如何影响蚊子的"生存"?
很多人认为,猛烈的雨滴足以将蚊子砸死。但科学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蚊子体重极轻,拥有坚固的外骨骼,当雨滴击中时,它能巧妙地侧身滑过并迅速恢复飞行。但这并不意味着蚊子完全不怕雨,如果飞行高度过低,蚊子被雨滴击中后可能撞向地面,一旦落入积水中,就有较大概率被淹死。
然而,对整个蚊群而言,暴雨可能成为蚊虫的"狂欢"。雨后随处可见的瓶罐、洼地等积水,都将成为蚊子产卵孵化的场所。蚊子一生中的卵、幼虫、蛹三个阶段都在水中完成,吸饱一次血可产卵两三百粒,最快7到14天就能孵化成蚊。
视线回到河南。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我省北中部、西部仍多阵性降水。今天夜里到明天,局部地区仍可能出现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对于公众而言,最有效、最直接的防蚊方法,就是清除积水。暴雨过后,请及时清理房前屋后、阳台露台的盆、罐、轮胎等物品积水,做到"翻盆倒罐",不给蚊子留下繁殖空间。
据公开信息显示,包括洛阳在内,河南已有多地区开展夏季蚊虫消杀。
此外,降雨间歇,高温天气也将返场。预报显示,明天起我省高温天气再次发展,下周驻马店等地最高气温将升至37℃,如果考虑到空气湿度,体感温度将很容易突破40℃。
在防范局地强降雨的同时,防暑降温工作同样不可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