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国产县城羽绒服的战斗力,就像是寒风里的大白菜,既便宜又抗冻。当国产大牌羽绒服充绒克数在100克出头,就敢卖上两千块时,县城羽绒服给你狠狠充上200克鸭绒,却只要300块左右的价格。
县城羽绒服,也能成为去东北旅游的装备/图源:@卷卷补觉
在羽绒服的品牌已经成为了社交货币的当下,这群穿县城羽绒服的年轻人,则早已悟到了"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三分货"的消费观。
"别人穿大鹅是为了体面,我穿小鸭是为了保命。别管里面装的是羽绒还是羽毛,只求它扛得住寒风、对得起钱包。"
在羽绒服的品牌攀比链中,前有蒙口成为了公认的"中产标配",后有两千块的高梵成为了"蒙口平替",而县城羽绒服则用均价两百块的价格,彻底跳出了比赛,直接开辟了另一条赛道。
年轻人一开始察觉到县城羽绒服的好,往往是被它的价格俘获。即使是曾经喊着"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感冒灵更有性价比"的年轻人,面临着百元全款拿下羽绒服的诱惑,也就乖乖举手就范了。
均价两三百的县城羽绒服,让预算不足的年轻人也有了种"穷人乍富"的底气。"一千块的羽绒服我挑挑拣拣,仔细检查充绒量、羽绒蓬松度和面料是否防水,而面对两百块的羽绒服,不管它是鹅绒,还是鸡鸭鸽子联名款,我对它的唯一要求就是别让羽绒飞出去。"
图源:@毅眼多少年
而开始对县城羽绒服卸下心防,则是发现这些老牌国货,早已被自己的爸妈穿在了身上。"它们曾经针对的客户群体,都是县城里的贵妇和中年妈妈。这些品牌都经过了爸妈的慧眼认证,想必也不敢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县城羽绒服虽然样式有些过时,但从不在质量上糊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