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婚率飙升的真相:不是不爱了,而是男人养不起家了

2025-08-27 09:39  头条

一个刺眼的数字开场:民政局说,2025年上半年离婚登记多了5.7万对。

婚后三年内就分开的,占到35%。

不少人没说"我不爱了",只剩"真扛不动"。

钱、面子、性别分工三块石头,一块块压上来。

镜头拉到家里的饭桌,你就懂了。

先说个直观的,二线城市结婚,账单能顶到接近200万:房子首付100万,彩礼28.8万,酒席和婚礼花销一串跟着来。

90后小两口平均背着47万的债入场,00后男生平均存款还是负3.2万。

江西有农村小伙为30万彩礼掏空家底,父母快60了还在工地干活还债。

房贷、装修贷、彩礼贷叠起来,男人被拧成"经济永动机"。

央行给到的口径也不轻,90后负债里,婚恋支出占到68%。

日常开销也没在手软。

很多一线城市有房贷的家庭,一年支出24万到33.6万,折出来像普通白领三年不吃不喝。

收入减去支出经常是负数,家里气压计跟着掉针。

失业就是那根断线钩:男方失业超过一年,离婚率能冲到85%以上。

哈佛大学做过对照,失业男性的离婚风险比有工作的高出三成,对婚姻的冲击是女性失业的八倍以上。

杭州有个程序员,月入本来好几万,每月两万房贷,失业后家里收入腰斩,妻子那句"你36岁还能干什么",就把"我们"拆散了。

话又说回来,女人的苦也不轻。

77.2%的职场妈妈每天家务超过两小时,职场爸爸里肯分担的只有47%。

中国男性干家务的比例,在全球排到倒数第四。

有人通勤两小时、工作十小时,回家还要看作业照顾老人,身体不舒服也得硬撑,抬头看见老公躺沙发刷手机,心里那句"要这老公到底有什么用"就窜出来了。

再添一层隐火,妻子收入超过丈夫时,离婚率会明显上升,传统观念重的家庭更明显,男人觉得"我没用了",婚姻稳定性跟着打摆子。

回过头看,地方在出手。

甘肃庆阳给彩礼设了上限,2025年12万,2026年再降到10万。

福建莆田喊"零聘金"。

杭州把财商与婚恋课搬进小学,教孩子识别消费主义陷阱。

有人提醒要小心费用转嫁到三金或酒席,盯住细节才算真降负。

个人端也在自救:婚前查征信和负债,浙江这类婚前背景调查的需求涨了三倍;有人提"灰岩策略",把债务和情感责任分开聊;还有个流行的算法,零零后男生更多把资源投自己,职业培训的回报率被说成比追求异性的成功率高四成二,这个口径严不严,这块还没官宣。

(04)

舆论场里三类声最常见:AA要有温度,不是把关爱AA掉;家务清单法真管用,贴冰箱、抽签分工,谁也别当冤种;彩礼降了,三金和酒席别跟着涨。

也有人直言,不是某个男人"养不起家"这么简单,是高成本上扬、老观念没退场、新分工没学会,一起夹击。

说白了,离婚率上去,不是突然不爱,是单边承担的那根弦绷断了。

别再把"养家必须靠男人"当唯一选项,也别默认家务天生归女人。

下班的人去做顿饭、遛遛娃,辅导孩子快崩时有人接过作业本,进门有人递杯温水,这些小动作比誓言更能把家拎住。

以前穷的时候,两人啃个馒头都能笑;现在物质更好了,心却容易凉。

一句话,让钱归钱、让心有余温,婚姻才有余地。

你家最重的那块压在哪儿?

彩礼、房贷、面子、家务,还是工作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