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2007年,河北一位25岁的女性因为一件事被誉为"最美儿媳",当大家听闻了她的事迹后,纷纷伸出大拇指。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被誉为"最美儿媳″的张建霞将"孝道″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感动了无数人。
张建霞,河北行唐县龙川镇西关村人。
中专毕业后,张建霞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步入社会。
她被分配到石家庄工作,并且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同乡,名叫王亮。
两个人年龄相仿,又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话题也多,工作之余还常常腻在一起,慢慢地两个人越走越近,渐生情愫。2004年,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俩人喜结连理。
婚后,为了过上安稳的生活,张建霞辞掉了厂里的工作,跟随王亮回到行唐老家,同王亮的父母共同生活,在行唐县城的繁华路段开了一家小旅馆。
性格爽朗善良的张建霞很讨婆家人喜欢,她经常和婆婆一起逛街挑衣服,帮公公捶背,还学了按摩,给公公和婆婆做理疗,陪俩老人唠嗑,聊家常,婆婆做饭时,她在一旁洗菜、切菜、打下手,让公婆有种承欢膝下的感觉。
公婆待她也极好,如同亲生女儿一般。
公公和婆婆见人就说自己的儿媳体贴懂事,还夸耀道:"能娶到这么好的儿媳妇,是老王家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一年后,张建霞又为王家添了个可爱的小公子,家里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羡煞旁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4月,公公王振龙查出患有肝癌,必须尽快做肝移植手术,否则命不久矣。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一家人昔日幸福的生活。
由于肝源紧缺,更是让这一家人一筹莫展。
为了救父亲,王亮和弟弟都去做了配型,可惜都不符合捐献要求,无奈之下只好四处求人,发动亲友。
然而,捐肝可不是闹着玩的,开刀都有风险,况且肝切除后不可能百分百地复原,没有谁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去做人情,许多血亲知道后都避之不及,远远地躲着他们。
寻找肝源未果,婆婆张淑英每日以泪洗面,毕竟王振龙才刚刚五十一岁,却就要面临生离死别,哪怕是只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不会放弃。
看着躺在病床上越来越虚弱的公公,还有每天郁郁寡欢的婆婆,善良的张建霞于心理异常难受,瞒着家里人偷偷地也去做了配型,结果让她意外,配型居然成功了!
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公公婆婆时,却遭到二老的强烈反对。
虚弱的公公奄奄一息地说:″娃儿,爸知道你孝顺,可不能为了我,搭上你以后的健康,还不让人戳咱老王家的脊梁骨,你啥也别说,我死也不会要你的肝。″
婆婆张淑英也不赞同:"怎么能用你的肝,你娘家就你这么一个闺女,要是有个好歹,我们怎么向他们交代?″
"我年轻,身体又一向很好,恢复起来很快的,爸妈你们不用担心,咱爸是家里的主心骨,当务之急先救爸……″张建霞一边安慰,一边又搬出了许多肝移植的成功案例,好说歹说,两老人总算不那么抵触了,慢慢地也就接受了。
一切准备就绪时,术前医生还在向张建霞反复强调:″通常肝移植手术65%己是极限,超过这个极限,捐赠者很可能出现肝衰竭情况,非常危险,你现在要捐的可是69%,必须考虑清楚,现在取消手术还来得及。"
然而,张建霞却依旧很坚持。
经过长达九小时的漫长手术,肝移植顺利完成,手术非常成功,张建霞也成功地将公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一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婆婆更是感动得几度落眼。
捐肝之后张建霞经过一年多的休养,才慢慢地恢复。其间她甚至虚弱到拿不起一粒毛豆。
最终,张建霞勇敢地挺过了难熬的恢复期,健康出院。
患难见真情,此后这一家人比之前更加和睦,王家二老更是把张建霞视如己出,她在两老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远远超过两个亲生儿子。
人们常说,"亲情超越血缘。"这一家人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