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推出《问诊2025中国经济》专题,邀请国内顶尖经济学家,剖析2025中国经济的挑战及其背后的机遇。专题的第四篇,我们邀请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深入剖析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内涵、地方财政的发展动力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问题。
罗志恒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第一条,可见对于扩大内需的重视程度。而提振消费又取决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供给对消费需求的适配性三个因素。
"这三个因素中我们主要看消费能力。消费能力是什么?就是居民的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了,消费才可能增长。"罗志恒说,"怎么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这对应的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这是增加转移性收入。"
罗志恒指出,这次会议还提出"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将就业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就业决定什么?就业决定了工资性收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促进消费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很多部署,尤其是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这是提高消费能力。"
罗志恒认为,消费的意愿取决于居民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和预期的感知。如果居民感知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比较低,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都不需要担心,那很自然而然地,居民就会愿意在当期进行消费。"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一句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什么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就是我们要推动财政从投资建设为主转向投资建设和民生保障并重的格局,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和消费并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