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印度正全力抵抗美国的关税暴击。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的25%惩罚性关税正式生效,印度对美出口的关税税率飙升到50%。纺织、服装、皮革、珠宝、食品、海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482亿美元出口面临生死考验。美印贸易谈判僵持,五轮磋商无果,特朗普四次打电话找莫迪都被直接"挂断",印度总理莫迪公开表态:"无论压力多大,印度都不会妥协,农民和小企业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压力山大的莫迪突然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全球包裹暂停潮直接反噬美国本土,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主叫苦不迭。美国的贸易"制裁武器",没砸中印度,反而砸在了自己脚上。全球物流链本身就是"命运共同体",一旦美国强行加码,谁都能用脚投票。印度出口商一下子多了喘息空间,转向中国、东盟、拉美、中东等新市场,政府大力推行制造业升级和出口多元化,2000亿卢比的出口促进计划即将启动,银行信贷、财政补贴、减税降费,"印度制造"标签铺天盖地。印度央行也表态,已准备好应对汇率和金融风险,确保中小产业和就业不被贸易战拖垮。
这时,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在"上合组织2025年峰会"论坛上的发声,格外引人注目。徐飞洪不仅直接批评美国是"贸易霸凌",还罕见地为印度仗义执言:"沉默只会助长霸凌,中国坚定与印度站在一起。"他一针见血指出,美国关税战扰乱多边贸易体系,损人利己,破坏公平正义。中印应该团结,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合力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印度媒体高度评价中国大使的表态,认为这体现了中印关系的战略回暖,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有力反击。
美国对印度关税暴击,印度顶住压力没低头,反而获得了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外交和舆论支持。全球物流暂停潮让美国的贸易战陷入"自杀式循环",美国人自己也成了规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美国的跨国企业和本土消费者本想借用"友岸外包"把制造业搬到印度,结果半路被关税和物流新规绊倒,印度出口企业有了喘息的窗口,美国企业转移链条的计划也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