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后方生变,普京发狠,蒙古国能源命脉恐断?

2025-09-18 11:55  头条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落地的消息,刚传出没多久,中俄又一条天然气管道,已经开始计划上了?很显然,还是对蒙古国不放心。

月初,在中俄各退一步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了一致,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将从西伯利亚出发,经过蒙古国,最终进入中国北方,预计年输气量能达到500亿立方米。这对俄罗斯来说,这是把原本卖给欧洲的天然气彻底转向东方。对中国来说,这是在能源供应上又多了一条有保障的大通道。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虽然俄方得很热闹,但这份所谓的协议其实只是一份备忘录。也就是说,现在谈的更多是政治意图,而不是马上就能开工的实质合作。中国在这方面一向谨慎,尤其是面对俄罗斯这样现在急需出口的伙伴,北京更愿意慢慢谈,把价格和条件压到最合适的位置。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中俄其实并不是完全放心蒙古国,尤其是中国。毕竟蒙古国和美国、日本的关系正在升温,蒙古国在外交上有"第三邻国政策",不愿完全靠中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未来政治气氛发生变化,中俄对蒙古国的依赖就可能变成风险。

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讨论,另一条天然气管道方案。很显然,中俄在给自己留后手,同时,普京也希望中国能把心放在肚子里。在最近俄罗斯主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上,哈萨克斯坦就提到了,关于从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计划。

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给能源线路上了一个双保险。一方面,中国会继续推进蒙古国路线的谈判,保证这条大通道能够落实。另一方面,中国也会保持和哈萨克斯坦的接触,把备用路线留在手里。这样一旦蒙古国有任何不确定性,中国也能随时转向哈萨克斯坦的方案。

可以说,中国现在一点也不急,但对俄罗斯来讲,俄气集团现在亏损严重,急需现金流,普京必须不断强调中俄关系的战略性,用政治层面的表态来稳住外界的信心。普京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让中国清楚,俄罗斯不会在能源问题上掉链子,让中国把心放肚子里。

所以,这场看似只是能源管道的合作,其实背后有3层逻辑,俄罗斯要保住出口和财政,中国要确保能源安全和价格优势,中亚国家要抢过境费和区域话语权。最后谁能笑到最后?我认为答案很清楚,那就是中国。因为在这场博弈里,中国是唯一一个不急的玩家。

到2030年,"西伯利亚力量2号"可能建成。但在那之前,围绕它的价格战、路线博弈和地区竞争,才是真正的戏。蒙古国希望躺着数钱,哈萨克斯坦要分一杯羹。而普京则想让中国彻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