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日韩战略关系与提升安全合作水平
长期以来,历史问题始终成为影响日韩关系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以进步派为代表的共同民主党执政时期,两国关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和紧张。为此,曾被日本媒体贴上"反日怪物"标签的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令日本政府和社会有所忧虑。不过,石破茂主张日本应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战后历史,时隔13年在纪念"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直接提及"反省"。这避免了日韩关系因历史问题发生逆转的可能。
8月,李在明将日本作为1965年以来韩国总统在前往美国之前访问的优先国家。石破茂则将李在明来访视为首尔重视与东京关系的积极态度。双方同意开启"穿梭外交"新模式,确认发展"面向未来"的两国关系,并首次以联合公报的形式公布会谈成果。这表明,两人对务实成果的重视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不断上升的地区安全关切,美国要求盟友承担更大负担,以及经济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也是直接驱动日韩领导人采取更为务实外交的关键原因。基于共同挑战的安全认知,日韩开始加快安全领域的合作进程。9月初,日本防相中谷元时隔十年再次访韩,表示将持续强化日韩防卫当局间的协作,有必要发展面向未来的防卫合作。双方不仅同意共同应对俄朝军事合作,还表示通过互访、定期会谈保持密切沟通,并摸索在人工智能、无人化系统、太空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9月15日,日韩美开始进行"2025自由之刃"多域演习,提高相互间互操作性与作战能力。这也表示即使日本政权发生更迭,日韩安全合作关系仍将稳定牢固。
石破茂留下的这份"遗产"并不牢固
可以说,石破茂执政之初,面对的是外交失衡严重、问题多于解决的情况。在这三组双边关系中,要么是国家领导人发生正常或非正常的政权变动,外交政策处于极大不确定性,要么是双边关系发展举步维艰,问题积重难返。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日本实现这三组双边关系的相对平稳运行,不能不说这与石破的政治智慧与外交魄力有着极大的关联度。
当然,这三组外交关系的稳定并非牢不可破,随着石破茂突然宣布辞职,新领导人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会给当前这三组外交关系增加挑战。石破政府时期的外交成就能否存续值得关注。
面对利益优先的美国政府,日本新政府需要再次与变幻无常的特朗普打交道。今年初,石破茂访美并与特朗普举行记者会,表示要共同开创日美双边关系新的"黄金时代"。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轴,可以预料日本新政府会延续这种战略定位。
对日本来说,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在日美刚达成的投资备忘录的落实上。备忘录规定,"投资对象由美国总统选定","如果日本不提供资金,美国可能再次上调关税"等。关于资金筹措方式,备忘录没有明确记载。同时,备忘录也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特朗普随时会以日本没有履行义务而发难。石破茂也不无忧虑地提及,必须要及时应对投资落实中出现的问题,本应由他来负完全责任,如今以这样的形式收场实在遗憾。
中日关系的改善基础也并不稳固。石破政权在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同时,在安全上并没有放弃对华威慑施压立场。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发起外交、军事攻势,政治干预中国台湾问题并谋求军事介入台海战争的能力。近期,美国准备在日本部署"堤丰"中导系统,该系统覆盖中方关键海军设施与沿海基地,不仅会增加解放军在东海与台海周边的行动难度,还对我两栖部队构成安全威胁。这标志着美军正在加速构建印太地区一体化陆基打击能力。若日本新领导人不能妥善处理中方安全利益关切,必然会波及至双边关系的其他层面,致使处在改善关键期的两国关系出现中断危险。
最后,日韩关系的暂时稳定并不能掩盖潜在的冲突。这轮日韩关系发展得以顺利过渡,得益于石破茂在历史等问题上的稳健立场。如果日本出现在历史问题上持"极右"政治立场的领导人,这对于李在明政权基础的共同民主党和许多韩国民众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此外,韩国李在明政府转变对日立场有其地缘政治、经济与安全考量,但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李在明在执政百日后支持率下降至58%,韩国左翼政客在需要民众支持时有转而反对日本的传统。这对于日韩构筑信赖关系构成挑战。
综上所述,对于未来新首相来说,无论是选择延续石破时期的平衡外交,还是再次回到岸田时期的"一边倒"外交,都要面临日美间投资落实问题、中日敏感性议题,以及日韩历史等矛盾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