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被写入《中国她力量》母亲哽咽讲述成长经历

2025-09-25 17:12  头条

据说有人给她取过一个外号,叫"土莎"。

她妈妈高女士提起这事儿,声音里都带着颤,心疼。

刚进国家队那会儿,孙颖莎对那些时髦的东西一窍不通,穿衣服也简简单单,不像个城里姑娘。网络上那些新词,她听不懂,也不去学。别人怎么叫她,她好像也不怎么往心里去。

她的心里,空间很小,小到只能装下一颗小小的乒乓球。

她妈妈说,莎莎从小到大,一家人就没正经出去旅游过一次。别家孩子放假去公园,去海边…她的假期,是在球馆里,伴随着"砰、砰、砰"的声音度过的。高女士能叮嘱女儿的,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句最朴素的话--"多喝水"、"练累了就赶紧睡会儿"。

话说到这,高女士的声音就哽咽了,脸上是那种藏不住的心疼。

这份心疼,是从莎莎小时候就开始了的。

那时候每个月都有比赛,她的成绩单总是那么两三个数字:第一,或者第二。教练说这孩子是块好料,得好好练。怎么练?教练发球给她打,练多少,看她捡回来多少球。

于是,她每次都去捡一大盆球,把盆子塞得满满当当,一个都再也塞不进去了才罢休。她好像总有一种恐慌,生怕自己少练了一颗球,就会被落下。

就是一个劲儿地练,不想别的。

她的启蒙教练,叫张春欣,也讲过一件事。

有一次教练陪莎莎练球,很偶然,连续打出了三个擦网球。那时候的孙颖莎还是个小不点,她哪里懂什么偶然和运气?她瞪大眼睛,觉得教练掌握了什么"独门绝技",就缠着教练,非要让她教自己怎么打这种"擦网球"。

她对乒乓球世界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小孩子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知道打擦网球的秘密?

就是这么一个一门心思都在球上的姑娘,她的世界单纯。

张春欣教练后来感慨说,这孩子的心思全在球上,不想别的,所以她能打出来,是必然的。

她确实打出来了。

后来,她穿上了印着国旗的队服。每次出去比赛,人们总说,她胸前的国旗,比她背后的名字更重要。这句话的分量,她懂。在那些代表国家出战的赛场上,她眼神里的东西,是一种不容商量的坚定。她要赢,为胸前的旗帜。

她平常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身运动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不打球的时候,她看起来就像个邻家的普通女孩。

可就是这个"普通"的女孩,做了一些不普通的事。

京津冀地区发大水那阵子,她站了出来。人们后来才知道,她捐出去的物资和钱款,加起来有一千万。这件事她没怎么声张,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做了。

现在,她的故事被写进了一本书里,书名叫《中国她力量》。

这本书集结了科技、文艺、体育好几个领域里,一些中国女性的故事。这本书一出来,很多人去买。有的人是为了看孙颖莎,有的人是为了感受那股子劲儿。

书里写的,就是这些女性怎么一步步走过来,怎么发光的故事。孙颖莎,就是这些发光的人之一。

从前那个因为穿着朴素被叫做"土莎"的小女孩,和如今这个名字被印在书页上的人,是同一个人。

那个为了多练几个球把盆子塞满的姑娘,和那个在赛场上让对手感到压力的世界冠军,是同一个人。

那个缠着教练要学"擦网神技"的好奇宝宝,和那个默默捐出一大笔钱帮助灾区的人,也是同一个人。

她好像就是一个小太阳,一直在燃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