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总统特朗普又一次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印度再加25%关税,这是一周内美国第二次对印度加征关税,最后税率为50%、遭此重锤后,印度外交部连连喊出: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并表示"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国家利益"。莫迪更是发出了空前强硬的声音,表示即使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他也不会损害印度农民的利益,称"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印度也做好了准备"。
这句话倒不是空穴来风,从美印谈判陷入僵局开始,印度就加紧了"向东看"的步伐,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防长和外长在短时间内相继访华,为中印关系破冰,莫迪本人则在金砖峰会发出团结全球南方的声音。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印度向美方传递了一个信号:除了美国,印度还有别的战略选择。在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之后,印度向东的倾向变得更明显了。
8月7日,印方突然提到总理莫迪将在八月底访华的事宜。届时,中方将在天津举办上合组织峰会,印度作为成员国当然也会来,只是中方现在还没有官宣莫迪即将访华的消息,印度那边就开始放风,称官方正在为此做准备,显然,印度把中印关系当成了和美国博弈的筹码。
近段时间,美印不光是在关税上谈不拢,还在俄乌问题上产生了矛盾。特朗普政府认为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为俄罗斯提供的战争援助,为此威胁要对印度征收"二级关税"。印度已经做出了大幅妥协,包括承诺增加军购、对美部分商品实施零关税等等,但特朗普不满意,还想打开印度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印度退无可退,只好警告美国将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启动WTO诉讼、暂停P8反潜机的购买,及减少对美依赖和去美元化。
印度突然推动对华关系的改善,也是印度试图自救的动作之一,是莫迪政府试图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然而,中方对此未置可否。8月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试探性询问中方的看法,问中方对于美国对印加征50%的关税有何评论。发言人郭嘉昆只回了18个字,"中方反对滥施关税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和中方评论巴西遭美加税相比,这一评论十分简短。
7月28日,郭嘉昆评论巴西遭遇时,除了阐述基本立场,还表达了愿意和巴西站在一起的意愿名称中方"愿同包括巴西在内的广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金砖国家一道,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并且中国驻巴西使馆还宣布批准300多家巴西咖啡商对华出口,为期五年。
可以看到,这18个字的信息量很大, 中方对印度和巴西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印度转向中国只是暂时的战略抉择,但骨子里,印度对中国的防备和竞争心态还没改变。8月4日,印度刚刚宣布继续对中国大陆黑色墨粉征收5年反倾销税。这种一面在WTO控诉美国"单边霸凌",一面对中国商品加征歧视性关税的做派,暴露其 "规则工具化"倾向。对于这种缺乏真诚和尊重的靠拢,中方自然不会被当枪使。
印度要注意的是,在中国这里,印度的信用度几乎为零,如果贸易冲突持续升级,印度或面临中美双重反制,加剧其产业链震荡与经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