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多家媒体披露,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是莫迪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访华,更是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关系的破冰之旅。而就在消息曝光当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加征50%的惩罚性关税,使这场外交行动瞬间成为大国博弈的风暴眼。
美国关税大棒逼的印度转向,莫迪访华的背后,是美国对印政策的全面溃败。短短一周内,特朗普政府以"采购俄油"为由,对印度商品累计加征50%关税。这是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中的最高税率,直接威胁印度87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市场。更令印度愤慨的是美国的"双标":土耳其等国采购俄油获得豁免,而印度却遭重拳打击;美国自身仍在进口俄铀矿,却要求印度切断俄能源合作。
这种经济胁迫触及了印度的战略底线。印度商业部长戈亚尔强硬表态"采取一切措施维护国家利益",莫迪则公开强调"印度必须保护自身经济利益"。当传统盟友欧盟、日本在关税前妥协退让后,印度选择了一条更现实的道路--向东转。
莫迪此行带着一份清晰的诉求清单,印度80%的稀土依赖中国,而中方收紧出口审核已导致其军工和汽车产业濒临停摆,放宽稀土出口成为当务之急;2024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高达992亿美元,急需扩大农产品、医药制品出口并吸引高铁、半导体等领域投资;面对美国制裁俄油交易,印度向中国紧急采购15万吨大豆油,节省300万美元成本的同时缩短一半运输周期。
更深层的,是印度向世界宣示其战略自主。莫迪刻意回避9月3日北京抗战阅兵,避免进一步刺激美国;同时拒绝采购美国F-35战机,坚持技术转让条件。通过上合平台与中俄协调,印度极想证明自己"不再是棋子,而是棋手"。
对中方而言,莫迪来访是打破美国印太围堵的关键契机。若中俄印在天津峰会形成联合声明反对单边制裁,将直接冲击美元霸权根基,动摇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边境管控机制的建立也可能缓解对峙风险。
这个莫迪,就是没本事又好面子,心眼子八百个,小算盘算的噼噼啪啪响的那个真小人。但是,真小人遇难,我们也要视情斟酌。印度对美国的关税几乎没什么牌可打。虽然是搅屎棍,但是也是需要把印度拉到反美阵营中的。
中印双方信任赤字仍是隐雷。尽管近期出现"糖果外交"等缓和信号,印度仍在藏南增兵,中方明确反对"边谈边防"的双标行为。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印度战略定位的撕裂:精英层自视为"与中国同等大国",但现实是,其电视机产业80%核心零件依赖中国,难以摆脱产业链下游地位。这种认知落差就导致政策反复。
上合天津峰会有20多国领导人及10个国际组织将出席,创下上合史上最大规模峰会,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与去美元化;
美印交恶加速印度向金砖靠拢,推动俄油交易采用卢比-人民币结算,直击美国金融霸权的命门;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支点,印度转向使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名存实亡,暴露了美国同盟体系的脆弱性。
莫迪的天津之行,本质是美国单边主义反噬自身的产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本欲驯服印度,却将其推入中俄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