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合租生娃被赶出,合同至上还是生育友好?(2)

2025-09-09 15:46  澎湃新闻

媒体报道中,相关合同的截屏

自如制订的租房合同当中提出的对租住人口、人均面积的限制,源于地方层面治理群租的规定。2022年《广州市住房租赁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出租用于居住的房屋,承租人人均使用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不含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但是,前述通知还是留下了"弹性空间":"承租人与同住人之间具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及医疗护理等特殊情况的",不受人均5平方米的限制。

治理群租、设置最低人均居住面积,是为了保障基本的消防安全、公共卫生等要求,但是地方政策也基于人道精神,为王女士家这种生孩子、带老人等特殊情况留下了空间,并没有做一刀切的规定。

夫妻合租生娃,在法规上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可能会影响租客的利益,这是很现实的,房东、自如平台依据合同,要求解除合同,也并没有依据。

再放到更高层面上分析,"契约自由"就是不容挑战的原则吗?

事实上,现在的租房市场上,房东、平台为了减少麻烦,提出了很多要求,其中有一些明显带有歧视性的意味,比如说,不租给老人,甚至已经发展到不租给40岁以上的租客。比如,前阵子一则"为65岁母亲和年迈外婆租房3天被拒20次"的新闻登上热搜。《半月谈》曾对租房的年龄歧视做过专门报道。而且这种年龄歧视越来越严重,已经发展到了有些平台要求不能租给40岁以上的租客。另一方面,房东、平台为了避免租客生育添丁的"麻烦",甚至不愿租给孕妇。

一个老龄化社会,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两个社会愿景的构建却遭遇了租房合同里的"冰冷"。老年人(甚至是中年人)难租房,合租房里生育要被认定违反租房合同。一边是基本的人道精神,一边是合同契约;一边是普通人生存困境,一边又是合租者的利益受到影响。

"居大不易"是现代人生活的场景性焦虑。关起门来,搞合租房里的"囚徒博弈",没有一方是赢家;但是,放到公共政策层面上,引进公共政策倾斜、社会支持力量,针对生育痛点施策、精准发放生育补贴、适当减低房东税费等等,这些都是"做加法"的思路,能更好地消弭矛盾,事实上提升生育意愿。

"夫妻合租生娃"的课题,不是合同还是人道的单选题,也不应该只是房东、租客的博弈,要放到"居者有其屋""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大命题下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