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人机大会三天成交200亿,背后隐形冠军值得关注

2025-05-28 11:00  观察者网

5月2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落下帷幕。

根据展会主办方披露信息,本届展会累计入场专业观众达131463人,包括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6041名国外观众,意向成交额达200亿元左右,相较往年大幅增长,也引发众多行业外目光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展会聚焦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出面积达到66000平方米,共有825家企业参展,各路展商携最新技术与产品精彩亮相,展出5000多款无人系统技术装备,涵盖产业链上游到下游、研发制造到培训服务、行业应用到新兴场景。

深圳无人机协会会长杨金才表示,我国消费类无人机占全球74%的市场,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5%的市场,掌握大概200多个应用场景。

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董志毅强调,低空经济需以数字新基建为底座构建安全高效的空域管理体系,民航系统正通过5G、北斗等技术推动低空空域改革,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落地破除壁垒。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湘江分享珠三角实践,基于 5G的无人机巡检、应急通信保障等应用已在当地落地,未来将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

在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向哥谈无人机与低空产业"智库创始人陈向看来,相较于大疆、中航无人机、航天彩虹、纵横股份等上市无人机整机知名企业,其背后的系统级供应商企业应该获得更多支持与关注,"这些组成无人机"四肢五官"、"五脏六腑"和"皮肤"的企业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他们是隐形冠军。

陈向从此次展会观察到,做动力系统、航电系统等系统级供应商的企业以老面孔为主,做无人机和eVTOL整机的企业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后者群体同质化程度比较高,颇有20年前手机市场和5年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这也得益于近几年国产化系统级供应商的相对成熟,让整机厂能够相对容易的"攒"出整机产品。

例如在航电领域,重庆自行者通过颠覆性创新,研制出硅光陀螺(一种利用硅光子技术制造的陀螺仪),贴近光纤陀螺的高性能,但是靠近MEMS陀螺(利用微机电系统技术制造的陀螺仪)的低廉价格,让这类全新的惯性导航产品类别脱颖而出,在部分头部无人机和eVTOL等低空航空器上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虽然在国内有追随者,但仍然保持1-2年的技术优势。

在燃油动力领域,航瑞动力和宗申航发以"重油/汽油"划江而治,两家目前几乎垄断了国内100-300kw级的活塞发动机供应,成为大型固定翼和无人机整机在该领域的首选;专攻小功率活塞发动机的砺德动力,则占据了起飞重量从25公斤到300公斤的头部中型复合翼等构型工业无人机80%市场份额,去年各省应急系统中型复合无人机招标排名前几名的纵横、远度、星展、联合飞机、傲势,以及航天三院、天晴、卓翼、星网宇达都是他们的客户。

此外,整机和空投降落伞、电磁防护系统、燃油发动机起发一体电机、全机燃油系统、螺旋桨、光电吊舱、夜视相机、卫星通信天线、数据链系统、起落架、减振系统、AI算法供应、网络安全等领域龙头企业的"首位度"明显,而锂电池、氢动力、电机电控、飞控系统、光纤惯导、线缆及连接器、PCB制造(印刷电路板)、复材原材料及制造、无人机平台定制等领域由于各种原因从业者众多、 竞争更加激烈。

他认为,相较于整机企业,从事动力、航电等技术门槛高的配套系统产品研发企业所需门槛更高,也是决定无人机整机的性能、成本和质量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行业稳步上升的时代背景下,除大疆等少数整机巨头外,谁能成为十年后无人机和eVTOL行业的"比亚迪"、"吉利"、"奇瑞"是不确定的,但是其背后如"宁德时代""福耀玻璃"这样的龙头供应商的位次是相对确定的。

因此,只有产业链的崛起,才能使低空经济真正赋能千行百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