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停火”,欧盟成局外人?“布鲁塞尔会谈无实质突破”

2025-11-02 09: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美元首会晤之际,中欧在布鲁塞尔举行闭门会谈,聚焦稀土等议题。不过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在11月1日的文章中指出,尽管欧盟一直在积极寻求外交突破,但中欧布鲁塞尔会晤似乎并未缓解欧洲企业面临的实质危机。如今随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新进展,布鲁塞尔的会谈似乎无足轻重,这凸显出中美两国仍是决定全球贸易走向的主导力量,欧洲夹在两大经济体贸易博弈中愈发被动尴尬。

谈及中欧在布鲁塞尔的会谈,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11月1日表示,双方"讨论了如何维持与稀土相关的供应链稳定,并承诺进一步推动许可证便利化措施,包括通用许可证"。

文章称,虽然中欧10月末举行的危机谈判似乎并未让欧洲企业摆脱实质性的困难,但对于在中美元首会晤后宣布的共识,欧盟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在确保(稀土)这一关键领域全球贸易流动稳定方面,适当且负责任的一步"。

文章形容,由于中美元首峰会已带来一系列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突破,布鲁塞尔的会谈显得无足轻重。

9月末,紧随美国政府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荷兰政府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强制接管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近期,欧盟更因稀土供应及安世半导体事件陷入焦虑,担忧汽车业等关键领域面临风险,多家汽车制造商相继发出停产预警。

"我们知道,所有当事方都在努力寻找外交解决方案。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成员反映,部分零部件供应已因短缺而中断。"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说,"这意味着装配线停工可能就在几天之内。我们敦促所有相关方加倍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化解这一关键局势。"

但令荷兰方面尴尬的是,根据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美方将暂停实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安世半导体员工在洁净室中穿行 东方IC

欧盟负责技术的专员亨娜·维尔库宁31日会见安世半导体代表时表示,欧盟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危机。"我重申了我们致力于实现外交突破的决心。我们讨论了加强供应链韧性的短期和中期措施。"

尽管荷兰政府坚称接管安世半导体并非迫于外部压力,但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曾施压荷兰更换公司管理层,否则这家公司将面临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风险。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月1日强调,荷兰政府对企业内部事务的不当干预,导致了目前全球产供链的混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产供链安全稳定,欢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及时与商务部或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联系。我们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分析认为,这表明中方考虑取消对安世半导体的出口管制。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白宫正准备宣布,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将恢复向其位于中国东莞的加工与测试工厂运送晶圆,此举受到全球汽车行业的欢迎。

荷兰经济事务部发言人米兰·卡普廷(Milan Captein)拒绝对相关报道发表评论,但表示该部正与中方及国际伙伴合作,寻求"一项恢复芯片供应链平衡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31日在罗马对记者表示,中美达成的共识将让欧洲受益。

"美中在此问题上达成的协议具有普适效力,因此应适用于所有方,当然也包括欧盟。"他补充道,自己将"很快"与中方通话。

文章提到,尽管如此,中方自4月以来收紧稀土出口的政策已让欧盟产业受到影响。欧洲企业一直抱怨称,由于稀土短缺,一些生产已经停止,而稀土对许多先进制造业领域至关重要。

但无论是稀土管制还是安世半导体事件,都凸显出中美两国才是决定全球贸易走向的主导力量,欧洲被夹在两者之间处境尴尬。

欧盟委员会内部正就一项新贸易规则进行讨论,该规则可能要求部分中国出口商在向欧洲出口其他商品时,必须一并提供稀土和其他关键原料。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这些计划目前都处于萌芽阶段,欧盟委员会办公室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提案,目前尚不确定是否需要全新的贸易工具。

然而,这样的立法进程可能耗时数月乃至数年,这也暴露出欧盟的法律性、程序性做法与中美强硬且迅速的作风之间的差异。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就出口管制、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中欧经贸重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关于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

王文涛表示,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中方坚决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希欧方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敦促荷方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尽快提出妥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