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突然任命新的贸易谈判代表,或许意味着在为中美谈判做准备。这是最后的机会,就看特朗普能否抓住了。
最新迹象表明,中美贸易战的转机可能出现了,在美国商务部长承认,由于中方不主动给特朗普打电话,美方主动通过第三方,与中方进行了接触。
这就类似于一个村里的邻居俩,闹了矛盾了,不占理的邻居A(美国),还非要邻居B(中国)先跟他们道歉,主动找他们和谈。结果等了半个多月,硬是没等到邻居B低头。
没办法,邻居A就找到邻居C,让后者给邻居B带个话,表达了一个态度,于是事情才有了转机。
《新华日报》报道说,据人社部网站4月16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任命李成钢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
这个职位比较特殊,负责对外经贸谈判,过去这个职位的领导,也一直负责对美国贸易战的谈判事宜。比如前任官员王受文,就一直参与和负责中美经贸问题谈判。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和工科出身、长期负责贸易事务的王受文相比,新任贸易代表专研法律条约的李成钢,在将谈判内容落实到协议条文时,能更好地把关。·
如今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可谓大敌当前,我们临阵换帅的举动,分析认为主要是适应中美关系的大趋势变化。
我们之前强调过,特朗普第二任期打贸易战,其目的跟第一任期一样,都是想要尽量降低美国贸易逆差,缓解美国政府债务危机,通过制造业回流的方式,带动美国大规模就业。
在美国内部经济流通而言,这个方法当然是行得通的,金融泡沫经济发达,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最大隐患,如果能实现制造业回流,无疑能够增强美国的综合国力,稳定这个国家的根基。
然而对外而言,特朗普政府通过高额关税方式,实现降低逆差和制造业回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特朗普第二任期打贸易战,明显没有第一任期那么有效,原因就在于2025年相比2018年,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18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10%,但同期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了26%,对东盟的出口则激增了84%。如今,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盟次之,美国退居第三。
换言之,美国的大腿已经没有那么粗壮了,美国说话已经不那么管用了。这也是中国和欧盟两个经济体,在本轮全球贸易战当中,先后对美国开展反制的最核心逻辑。
贸易战没有赢家,这是中方多次强调的,这对中美双方的经济都带来巨大损害。我们不想承受贸易战的危害,但是更不可能对美国侵犯我们发展权益,一昧的妥协和忍让。
最后的谈判机会,就看特朗普抓不抓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