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节点上,德国代表反思纳粹德国发动的战争给全球带来无法估量的痛苦。
德国对这段历史深感负罪,也会继续用行动铭记历史。
可当视线转向东亚,日本在战败八十周年的态度却让人琢磨不透,同样作为轴心国,为何两国对历史的反省会有如此大的分野?
从"大恶人"到"中等恶人"
有位日本学者仲正昌树打过一个比方,说德国像个"大恶人A",因为罪行严重被彻底追责,反而更明白善恶边界。
日本则像"中等恶人B",因追责不彻底,对善恶的认知始终模糊。
这比喻背后,藏着两国战后不同的历史轨迹。
战败后的德国,纳粹政权迅速崩塌,盟军紧接着推行去纳粹化,那些集中营的照片、犹太受难者的记录,都摆在德国人面前。
可日本1945年投降后,军部趁着盟军进驻前的两周空窗期,销毁了大量罪证。
东京审判时,不少关键证据缺失,加上天皇没被追责,战前的官僚体系还在延续,这就让日本对加害责任的认知晚了不止一拍。
更关键的是空间差异,纳粹的暴行很多发生在欧洲本土,德国人亲眼见过犹太人被送进收容所。
而日本的侵略行为主要在海外,隔着大海,国内民众很难直观感受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