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就算打赢乌克兰,也给俄罗斯的前途,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2024-10-15 16:01  头条

俄乌冲突爆发后,外界对俄罗斯的经济状况看法不一。有人觉得俄罗斯"越打越富",也有人认为俄罗斯"即将全面崩溃"。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康斯坦丁·索宁教授的观点有助于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俄罗斯的经济情况比较复杂,从其军费情况可见一斑。

俄罗斯今年的军费较去年大幅增长了70%,按计划,明年还会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近28%,这一增长幅度颇为可观,到那个时候,军费在俄罗斯总支出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将接近40%。由于军费的这种增长,社会福利支出不得不削减10%,这种财政支出结构的重大转变是战争状态下资源重新分配的直接体现。

在西方全面制裁的大环境下,俄罗斯虽然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但还远没到崩溃的地步,就像一艘大船在战争的惊涛骇浪中依然顽强前行。索宁教授表示,在遭受西方全面制裁时,俄罗斯为战争筹集资金有两个重要来源。其一是削减社会福利支出,这从前面提到的数据就能看出来。

其二是向未来借债,不过这里的借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直接借贷,因为俄罗斯政府在国际信贷市场很难获得贷款,在国内借款也存在很多困难。在向未来借债这一问题上,俄罗斯采用了一种特殊方式,即逐步破坏上世纪90年代在俄罗斯构建起来的市场制度。

以针对西方国家企业的政策为例,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出台法令,若来自"不友好国家"的企业想撤出俄罗斯市场,只能以半价出售资产,并且要向俄政府缴纳15%的"退出税",近期还有消息称俄罗斯计划把"退出税"的税率从原来的15%提高到40%。

这种政策成效显著,截止到今年8月,仅外国公司从俄罗斯撤离这一项就为俄罗斯财政收入贡献了1400亿卢布,约合15亿美元,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总额1165亿卢布。从这些数据能看出,这种特殊的"借债"方式在短期内确实给俄罗斯财政提供了一定支持。

去年7月发生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普京亲自下令将达能和嘉士伯这两大西方品牌在俄资产收归国有,喜力在俄资产则以1美元的价格被出售。当时这3家企业尚未关闭在俄业务,还在忙于谈判出售事宜,但俄罗斯的做法表明,莫斯科有能力让想撤离俄罗斯的西方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这种运用强制手段限制西方国家企业退出并随意将其"国有化"的做法,虽然短期内充实了国库,但索宁教授认为这是克里姆林宫"向未来借贷"的方式。当能源价格上涨时,作为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经济会有所好转,于是就有了"越打越富裕"的说法;当能源价格下跌时,"俄罗斯崩溃论"就开始盛行。

这种解读忽略了俄罗斯经济结构更深层次的变化。俄罗斯现行的市场经济制度基本框架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模式。在俄乌冲突持续、战时经济成为俄罗斯常态的当下,这个框架正在不断被撼动。

就像持久战会对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造成巨大消耗和改变一样,长期的战争状态对俄罗斯的经济框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俄罗斯方面其实也很清楚这种状况,所以一直避免全面动员、避免对乌宣战、避免采取更严格的战时经济政策,例如通过价格管制来抑制高涨的通货膨胀,目的就是尽量维持正常的经济活动,这就如同在战争中保护自己的后方基地,后方的稳定对整个战局至关重要。

但随着俄乌战争扩散到俄罗斯本土地界以及国家财政状况日益紧张,克里姆林宫这种谨慎的策略还能维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经济政策调整是应对外部制裁和战争压力的必然选择。在战争期间,保障军费支出是维持军事行动的基本要求。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和对外国企业采取特殊政策等手段,都是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军事与经济的一种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是暂时且不稳定的,就像在钢丝上行走,需要高超的技巧并不断调整。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削弱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实力,期望看到俄罗斯经济崩溃,从而在冲突中占据上风。

但俄罗斯的经济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这种韧性源于俄罗斯自身的资源优势、国内产业结构以及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