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这个"先天不足",台湾只能硬着头皮用自己的陈旧装备去拼凑防空火力。在那段年代里,他们主要依赖于美制的"海小檞树"近程点防空系统。这个系统在性能上早已被现代化战舰所抛弃,靠人力操作且射程仅有8公里。即便台媒自己也得承认,这是拿过时的"长矛"与现代的"利箭"比较,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
尽管如此,台湾还在尝试分阶段性地引入外部力量,努力将这座"空壳楼阁"逐步改造成"防御堡垒"。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台湾找来了意大利、美国,还有法国的专业团队,力图在火炮、控制、通信,以及干扰系统上实现升级。然而,这显然只是打基础工,核心的战斗系统依然是"阿喀琉斯之踵"。
直到2022年,台湾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对"康定"级进行一次大手术。他们规划了431亿新台币的预算,用于大规模更新6艘现役护卫舰的老旧系统。提升的重点放在了改造舰体,并且将老式的"海小檞树"导弹替换成由台湾自制的"海剑二"防空导弹,这回可算是有了32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射程一下子提升到了30公里。
3、升级"康定"级,无法让台湾获得"安全感"
然而,台媒不无忧虑地报道,这艘率先接受改装的舰艇在细部检查中发现了严重的问题:其管路老化程度超出预期,部分结构锈蚀影响甚至让人感到震惊。本以为是轻松的升级任务,结果却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拆解与修复大战。
更糟糕的是,计划中引进的5种"海外装备"居然只有3种按期到货,而就算是这些已经到达的设备,状态似乎也不太理想,还在测试阶段徘徊。如此一来,不仅工期被拖延,更令整个改造计划一度面临预算冻结的困境。可以说,"承德"号的改装之路简直就是一部作战管理的"教科书级难题"。
面对此情此景,台湾的技术人员不得不加倍努力,以求在2024年实现舰艇的全面交付。他们计划以一年一艘的速度逐步完成剩余5艘"康定"级护卫舰的升级,这任务听上去像极了一场无期限的马拉松。而这一切都只为了解决台湾主力舰艇设备陈旧的问题。
台湾面临的真正挑战,其实早已不仅仅是"康定"级自身的升级问题,而是如何在全局上应对主力水面舰艇严重老化的整体危机。从"基隆"级驱逐舰到"成功"级护卫舰,再到目前尚未退役的"诺克斯"级,各个型号无不是"爷爷级"的存在。这些舰艇虽有各自显赫的历史背景,但时至今日,除了在博物馆中供人怀旧,很难再在现代海战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