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页!德秘密对俄作战预案曝光,拟调80万兵力

2025-11-28 07: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柳白】

"在大约两年半前,德国柏林,十多名德军高官齐聚一处三角形军事大院里召开会议,制定一项与俄罗斯交战的秘密计划……"

"如今,他们正争分夺秒落实这项计划。"

就在美俄乌欧就和平计划博弈正酣之际,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27日发表长文"德国的秘密对俄作战计划"曝光了上述一幕。

两年半前,俄乌冲突已爆发一年多时间。根据文章的说法,这项被称作"德国行动计划"(OPLAN DEU)的机密文件长达1200页,概述了在未来与俄罗斯潜在冲突中,德国如何支持北约军队向东欧大规模部署,详细规划了在德国领土上调动多达80万士兵和20万辆车辆的物流、后勤补给线、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动员平民参与行动的细节。

然而,德国正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老化的基础设施、缺乏军民两用设施、过时法规、人员短缺,以及易受破坏活动影响的铁路和港口等。而最大的不确定性,或许还是时间。

实际上,近几年西方多次渲染"与俄罗斯开战"话题,但屡遭俄方驳斥。俄外长拉夫罗夫9月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强调,一些国家明里暗里指控俄罗斯计划袭击北约和欧盟国家,俄总统普京一再揭穿这类挑衅行为。俄罗斯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这样的意图。

11月19日,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美因茨,德国联邦国防军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 视觉中国

"要想落实计划,得重塑认知"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俄乌冲突的爆发终结了欧洲数十年的稳定局面。自那以后,欧洲开启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快的军事建设。但未来战争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兵力和武器数量,也将取决于规模宏大的后勤行动能否成功--这就是"德国行动计划"的核心所在。

这份蓝图详细阐述了多达80万名德国、美国和其他北约部队将如何被运往东部前线。蓝图还规划了部队将途经的港口、河流、铁路和公路,以及他们在途中将如何获得补给和保护。

"看看地图吧。阿尔卑斯山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无党派机构勃兰登堡社会与安全研究所主任蒂姆·施图赫特(Tim Stuchtey)说,"无论战火从何处点燃,一旦与俄罗斯发生冲突,北约部队将不得不穿越德国。"

德国官员臆测,他们预计俄罗斯将在2029年做好准备并有意攻击北约,但欧洲发生的一系列"间谍"事件、袭击和领空"入侵"事件,表明俄罗斯可能准备更早地发动攻击。

分析人士还认为,美国本周正在推动的俄乌和平协议,可能会为俄罗斯腾出时间和资源,以准备对欧洲的北约成员国采取行动。

在这份备战计划的规划者看来,如果他们能成功提高欧洲的抵御能力,不仅能确保胜利,还能降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文章提到,今年秋天,在德国东部乡村某个地方进行的演练,让人们看到了转向备战需要付出怎样大的努力。

在那里,德国军工巨头莱茵金属为500名士兵搭建了一个可供过夜的野战营地,配有宿舍、48个淋浴间、五个加油站、一个野战厨房、无人机监视系统以及武装警卫。该营地在14天内建成,7天内拆除。

莱茵金属打造的临时野战营地

莱茵金属最近还签署了一份价值2.6亿欧元的协议,为德国和北约部队提供再补给,这是军方试图将更多私营部门纳入这份备战计划的部分举措。

莱茵金属后勤业务销售主管马克·莱默曼说,秋季的行动也暴露了一些缺陷:这片土地无法容纳所有车辆,而且此地是由不连续的地块组成,迫使莱茵金属用巴士来回运送士兵。之前的一次演习也凸显出,有必要在某个特定地点设置一个新的红绿灯,以缓解军事车队在全国各地调动时造成的交通堵塞。

德国军事决策者面临的一些最大障碍是无形的:繁琐的采购规则、苛刻的数据保护法,以及在更和平的时代制定的其他法规。

文章称,执行该计划需要重塑认知,消除近一代人养成的习惯。

"我们必须重新学习我们已经忘却的东西。"德国国防部副部长尼尔斯·施密德(Nils Schmid)说,"我们必须把退休人员请回来,告诉我们之前是怎么做的。"

德国西部施泰因豪森和布伦肯村庄之间的一段A44联邦高速公路,可以反映出欧洲在过去40年的和平时期是如何放松警惕的,以及要重新提高警惕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与高速公路的其他路段不同,这段3.5英里路段的中央隔离带不是草地,而是坚实的柏油路面。休息区异常宽大,形状奇特。视线范围内没有立交桥或电缆。

在冷战期间,有几十个这样的路段被建造成紧急降落跑道。煤油罐被埋在停车场下面。护栏可以被拿掉,一个移动空中交通管制塔可以在几分钟内搭建起来。

冷战时期,军民两用基础设施在德国随处可见,高速公路、桥梁、火车站和港口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在需要时可用作军事资产。

然后冷战结束了,军民两用基础设施也不再需要了。此后建造的隧道和桥梁往往过于狭窄或脆弱,无法容纳车队。2009年,柏林取消了要求设置标示牌以显示道路可承载多少军用车辆的规定。

即使是冷战时期的基础设施也并非一直处于可用状态。德国方面估计,由于长期投资不足,20%的高速公路和超过四分之一的高速公路桥梁需要维修。据德国海港联合会称,德国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港口需要进行价值150亿欧元的工程,其中包括30亿欧元用于军民两用升级,如码头加固。

文章指出,这种东拼西凑的状态将限制军队在战时的行动自由。军事机动地图上的交通瓶颈地点是这份蓝图中最机密的要素之一。

1984年,一架C-130降落在德国境内的战备公路上

"最大的不确定性:时间"

最近发生的一起鲜为人知但后果严重的事件,再次凸显出问题的严重性。

2024年2月25日晚,悬挂荷兰国旗的货船"Rapida"号撞上了德国西北部亨特河上的一座铁路桥,导致铁路交通中断。

于是铁路运营商德国铁路架设了一座临时桥梁,两个月后开通,结果7月份又被另一艘船撞上,铁路交通再次中断一个月。

虽然这些事件只登上了当地新闻,但却让北约手忙脚乱。

毕竟,这座桥位于通往北海诺登哈姆港的唯一铁路线路上,而该港口是当时北欧唯一获准处理所有运往乌克兰的弹药的码头。

在这两起事件中,安全官员都没有发现蓄意破坏的迹象。

尽管如此,弹药供应还是中断了数周,部分货物不得不重新装船。根据美国国防部提交的一份报告,美国驻欧洲最高军事指挥部不得不将货物转移到一个波兰港口。

"许多港口只有一条通往内陆的铁路,"德国下萨克森港首席执行官霍尔格·巴尼克(Holger Banik)说。"这是一个薄弱环节。"

亨特河上的受损铁路桥。它服务于德国唯一获准处理运往乌克兰弹药的港口。2024年的一起事故导致供应中断数周。

短期内,提高抗击能力意味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路和铁路网。从更长远来看,德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9年在基础设施上投入1660亿欧元,其中超过1000亿欧元用于长期被忽视的铁路,并优先发展军民两用基础设施。

其实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几天后,德国就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战备工作,当时,德国时任总理朔尔茨公布了一项1000亿欧元的重整军备基金,并称该决定是一个"时代转折"。

同年晚些时候,德国联邦国防军成立了领土防卫指挥部,负责起草作战计划。

分析人士称,在与俄罗斯的潜在冲突中,德国将不再是一个前线国家,而是一个集结地。除了基础设施老化之外,德国还必须应对兵力缩减和无人机等新威胁。

"难民和援军将从相反方向涌入。这些人员的流动需要疏导,仅靠联邦国防军是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在作战期间。"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安全倡议负责人克劳迪娅·马约尔(Claudia Major)说。

这意味着军方需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私营部门和民间组织合作。

虽然新上任的默茨政府今年大肆宣扬一项5000亿欧元的国防开支计划,还宣布将设立"征兵登记制度"。但联邦国防军行事很低调,他们向医院、警察和救灾机构通报情况,与各州和高速公路运营商达成协议,并为军事车队规划运输路线。

德国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文章称,和平时期立法的不足,也加大了德国防范破坏活动的难度,而破坏活动是作战计划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此类破坏活动已在发生。近年来,从纵火到破坏电缆,数十起袭击事件都以铁路系统为目标。10月,慕尼黑一家法院判处一名男子入狱,罪名是代表俄罗斯计划破坏德国军事设施和铁路基础设施。

"德国如果成为北约的枢纽,那么封锁港口、切断电力、扰乱铁路,都是敌人的目标。"无人机制造商Quantum Systems公共事务主管保罗·施特罗贝尔(Paul Strobel)说。

Quantum Systems是德国最大、最成功的防务初创公司之一。施特罗贝尔说,该公司已向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交付了数百架无人机,每天有数千架在乌克兰上空飞行。然而,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仅向联邦国防军出售了14架无人机。

一个主要原因是:过时的立法。出售给德国军方的无人机不能在建筑密集区上空飞行。法律还要求它们必须有定位灯。

"这在民用方面是有道理的,但在军事环境下却行不通。"施特罗贝尔说。

不过,德国军队对进展感到乐观。

"考虑到我们2023年初是从零开始的,我们对今天所取得的进展非常满意,"一位"德国行动计划"起草者说,"这是一项非常精密的成果。"

然而,正如最近的压力测试所示,要使该计划符合实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规划者们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他们还有多少时间。

"威胁是真实存在的,"默茨9月份对商界领袖说。"我们没有处于战争状态,但我们也不再生活在和平时期。"

就在本月,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渲染,俄罗斯可能在恢复军力后对北约东部成员国发动攻击,"最新观点认为时间可能是2028年"。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警告称,皮斯托里乌斯的言论无助于"改善局势",反而可能迫使俄罗斯采取预防性措施。

"此类军国主义论调在欧洲日益频现,俄罗斯不主张与北约对抗,但或被迫采取必要措施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