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基辅刚挨了俄军本月最狠的一轮空袭:导弹和无人机炸了整整 9 个小时,连欧盟驻基辅办公室都没能幸免,有北约教官当场殒命。就在空袭前一周,欧洲刚斡旋美国批准,向乌克兰运送一批价值8.5亿美金的远程巡航导弹,由欧洲出钱,6 周内交付。俄军选在这时候 "定点敲钟",明摆着是对欧洲在背后"递刀子" 的报复。
当下,包括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各位欧洲领导人都很生气,一边骂普京,一边威胁要加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但泽连斯基显然更急,他一边向美欧 "诉苦",一边通过媒体喊话中国"主持公道",似乎完全忘记自己之前,刚刚说"不需要中国"的。
美俄会晤后,普京曾提出让中方作为安全保障担保国,被泽连斯基直接拒绝,理由是中国 "没能阻止俄乌战争爆发"。这话说的其实很莫名其妙,作为参与打架的人不自省,反倒责怪边上一直试图拉架的人"拉的不够努力",实在有点强盗逻辑了。
泽连斯基此时变脸,更大可能性是,8月28日,中方刚刚公布了9.3阅兵礼的观礼名单,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普京排在首位。需要关注的是,就在前两天,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提前率团抵京,面对媒体解释是要开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会议,讨论 "应对制裁、维护历史真相" 等议题。但在外界看来,完全是在给普京访华打前站。
而关于普京此次访华,俄罗斯官方给到了非常高的评价"世纪之行",如何去理解这四个字?
普京这次访华从 8 月 31 日到 9 月 3 日,足足 4 天。要知道,自 2012 年以来,普京出访别国从没超过 3 天。俄媒自己都用 "史无前例" 来形容。打破惯例的背后,是俄罗斯地缘战略的大转向。
首先,普京要借上合峰会打破西方封锁。很多人以为美俄元首会晤后,俄罗斯要 "回心转意" 倒向西方了。但现实是,美俄会谈谈崩了,俄乌停火没影儿,欧洲制裁加码,特朗普还威胁要对俄 "下重手"。俄罗斯对抗的是整个西方阵营,要找盟友,只能 "向东看"。今年的上合峰会是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印度、伊朗、中亚五国等 20 多国元首出席。对普京来说,这是联合 "全球南方" 国家的绝佳窗口 ,能源、军工、贸易,都得靠这些伙伴撑场子,而这个台子是中国主导搭起来的。
其次,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 "命门"。现在俄经济全靠石油硬撑,印度买俄油还承受着特朗普的二级关税压力,中国如果这个时候减少进口,俄经济大概率直接 "扛不住"。所以普京这次来华,头等大事就是敲定更多长期能源订单。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农矿产品需要中国市场消化,西方资本撤出后,轻工业得靠中国企业补位;人工智能、芯片这些 "卡脖子" 领域,也只能找中国帮忙。4 天的行程,就是要把这些合作谈深谈透。
第三,中俄要联手守住历史话语权。在抗战历史问题上,中俄处境相似:美国掌控国际舆论,一直淡化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把欧洲战场转折点说成 "诺曼底登陆",却不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日本至今不承认侵华,拒不道歉。九三大阅兵前,日本还试图恶意抹黑,阻止欧亚各国领导人来参加阅兵仪式。普京这时候来华,就是要和中国一起,用事实反击西方对历史的扭曲。
普京的 "世纪之行",其实是俄罗斯 "向西看" 失败后的战略转型,彻底把 "国运" 押在东方。这也让特朗普 "联俄制华" 的算盘彻底落空。所以,在俄乌问题上,谁才是最有能力影响普京的人,泽连斯基应该非常清楚了。
回到泽连斯基的喊话,中方的回应堪称 "教科书级"。8 月 28 日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出路。我们呼吁各方遵守'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推动局势降温。" 既没给泽连斯基 "递刀子" 的机会,又重申了中国劝和促谈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