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荷兰明抢中国安世半导体事件,这次荷兰终于服软了,决定要把安世半导体归还给中国,不过荷方的声明也提出条件,希望中方恢复关键芯片的出口,可以看出,中方的反制,起了决定性作用。不过让荷兰没料到的是,对于这次口头上的"让步",中方已经不吃这一套,11月8日,商务部发言人的回应,直接反将荷兰一军。

对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最新声明,中方表示,已经注意到了,但是荷兰还没有停止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指出,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中方同意荷方派员来华磋商。
看得出来,中方已经敞开大门,就等荷兰来沟通了,如果真的有诚意,荷兰就应该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头上的承诺。最近,据美国彭博社11月7日消息,荷兰政府已准备,暂停对中国安世半导体的"特别接管",将管理权归还给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这是安世事件爆发以来,荷兰第一次提及归还安世给中国。看得出来,荷兰方面也是受到了压力,才决定松口,不过他们也提出了相应条件,那就是希望中方恢复芯片出口。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于11月7日发布声明,表示已收到中美两国通知,也与中方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谈,相信中国的芯片将在未来几天送达安世客户手中。"同时改口称,准备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这一表态与荷兰政府一个月前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9月30日,荷兰政府依据1952年冷战时期的《货物供应法》,以"经济安全"为由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暂停了闻泰科技委派的CEO职务,并将闻泰科技在安世的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而这次荷兰改口这么快,决定把安世归还给中国,一方面,是美方的施压,中美之前已经谈妥,美国对"50%穿透性规则"已经按下暂停键,同时荷兰也收到了美国的通知,其实荷兰的动机就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进行的,而这次美国都妥协了,荷兰必然是没有再坚持的必要。

荷兰终于服软了
另一方面,主要是中国的反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让安世的世界各国客户清楚的知道,断供的责任,来自荷兰单方面。
就在荷兰改口前,中方已经打出反制组合拳,10月4日,即荷兰采取行动后的第四天,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元器件和成品。这一措施直接打懵了荷兰方面,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在中国东莞的封装工厂承担了其全球70%的最终产品出货量,年产品发货量达1100亿件,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占据约40%的份额。
当时欧洲各大车企对荷兰骂声一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称,若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中断无法解决,欧洲汽车工厂可能在数周内被迫停产,而荷兰在配合美国对华限制的同时,面临着德国、意大利等欧洲汽车大国的压力,这也进一步凸显出,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
中方的反制并未止步于芯片出口管制,还宣布了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稀土是制造光刻机等半导体生产设备的关键材料,而荷兰ASML公司极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这种多层次、精准打击的反制策略,让荷兰迅速感受到经济压力。而且中方的反制手段明显还没用完,但对荷兰来说,已经足够。

安世事件由荷兰单方面挑起
但无论如何,荷兰的干预行为,不仅影响了安世半导体自身,还导致该公司在荷兰、德国和英国的数百个岗位岌岌可危,荷兰的强盗行径,也给国际投资规则敲响了警钟。不过好在中方及时反制,否则可能助长其他欧洲国家效仿。
但无论如何,安世半导体事件,正朝向解决方向迈进,荷兰方面传出消息称,可能最早于下周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市场已做出积极反应,闻泰科技股价在上海市场收盘上涨近10%,欧洲汽车股也应声上扬。
不过,尽管荷兰表现出让步姿态,从这次商务部的回应也可言看出,对于荷兰这套说辞,中方已经不信了,我们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毕竟荷兰能够做出明抢的事情来,还有什么规则可言?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更何况,荷兰当前政府为看守内阁状态,荷兰的政策,本身就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必要时刻,还是要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还是那句话,这场全球芯片供应危机,完全由荷兰政府引发,责任全在荷方,也必将由荷兰结束,给出妥善解决办法。中方的回应,直接反将一军,而且荷兰政府的用词是考虑,将来。前提是中国必须先恢复芯片出口,这样的措词就是文字游戏,如果真心谈判,必须先恢复安世半导体总部股权百分之百的地位,然后再谈判。这一点,中方已经同意荷兰官员访华,就看荷方是否有决心和诚意解决这一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