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手机销号”难在哪儿?三大“路障”待移除(2)

2024-07-31 14:09  法治网

"路障"二:数字遗产继承规定不明晰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虚拟财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手机号码兼具特定的人身属性及财产属性,在司法实践中,'靓号'还可以进行拍卖。"《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王风和律师表示,《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规定了相关部门收回已分配码号资源的九种情形,其中并不涉及机主死亡的情况,《入网服务协议》也并未约定使用人死后需要收回号码。因此电话号码使用权人死亡后,应允许其继承人继承该电信服务合同中约定的号码使用权。

而如何继承分配数字遗产,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矛盾点。2023年,黑龙江省红兴隆人民法院办理了一起手机号继承案件。原告张某诉称,其丈夫董某因病去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包含两个手机号码,即尾号为"999"的号码及尾号为"5555"的号码。因董某生前未立遗嘱,其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董某妻子张某、董某女儿董某萱、董某父亲董某常及其母亲董某香因继承该项遗产发生了争议。经过调解,案涉手机号码由被继承人的妻子张某使用,其他法定继承人均放弃手机号码使用权的继承。后张某持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办理了手机号码使用权的变更手续。

对此,苟博程律师称,公证程序能够最大程度确保继承人的合法身份,防止冒领和纠纷。如果后续因手机销号发生争议,也可通过公证的手段固定相关证据。因此,运营商要求手机号遗产公证确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确保其履行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责任,并对手机销号提供指导和帮助,协助继承人顺利完成销号和数字遗产继承。"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则提出,可以考虑在运营商用户协议中增加手机号的处置归属内容。将选择权交给用户,指定未来的手机号权属转移给某人,若没有特殊指定,就进行法定继承。另外,运营商也可以分类分级处理手机销号。对于没有绑定网络账号的用户,简化销号程序,绑定较多账号的用户,给予办理人充分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