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促进政府透明化的重要举措。
然而,近期一位律师在向登封市申请少林寺年收入信息公开时,却遭到了拒绝,当地回应称该信息涉及国家机密。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将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机密界定之间的矛盾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了解,申请信息公开的律师系江苏谋盛(宜兴)律师事务所的郭建新律师。他原本申请的是公开少林寺2023年和2024年的财务会计报告。但登封市民族宗教局的答复只有一句:因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其治下的寺院财务,属于国家秘密。
释永信案至事发以来,一直都备受瞩目,作为一名多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社会大众对释永信案的处理过程以及少林寺以往财务收入的细节充满好奇。
此次郭建新律师申请公开相关信息,本意应该是期望在关注释永信案件的同时,也能够让少林寺的财务报告更加透明,给公众一个清晰的交代。但没有想到的是申请竟然被拒,而且拒绝的理由还如此冠冕堂皇,这无疑让公众感到非常困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虽说当信息关系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涉及国家秘密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严禁公开的.
但,少林寺的财务报告真属于国家机密吗?公开少林寺2023年和2024年的财务会计报告,就真的能影响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少林寺即便资产雄厚,释永信即便影响力再大,那也都是在国家的领导下、在政策的允许范围内发展起来的。
诚然,作为吃瓜群众,少林寺的年收入是否涉国家机密,这的确很难界定。但从常理推断,正在调查阶段的释永信,其犯罪经过及事实在法院未审理宣判前或许涉密,但少林寺的财务会计信息,似乎不应被归为国家机密。
因此,登封市民宗局以这样的理由拒绝公开,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固然,国家机密需要严格保护,任何对国家机密的不当披露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但我认为随意扩大机密的范畴,则会损害公众的知情权,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对于释永信案,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我们不去探讨。
大众只是单纯想了解少林寺的财务信息,这不仅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是对社会法治的有力监督。如果当地仅凭一句涉国家机密的理由就拒绝公开,公众难免会对"国家机密"这一理由产生质疑,进而引发各种猜测和联想。
少林寺的发展,从来都不会因个别人员的变动而停滞。正如走了释永信还有释印乐。少了张屠夫,难道我们还会去吃带毛猪不成?
少林寺的晨钟暮鼓依旧每日响起,我想其收入也不会大幅减少。但若是以涉国家机密为由取消民众的知情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显得不太妥当。
要杜绝少林寺或者其他寺庙再出现类似释永信这样的问题,公开寺庙的财务会计报告,接受大众审视,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寺庙财务成为一笔糊涂账。
让宗教活动回归纯粹。让念经的专心念经,拜佛的安心拜佛,这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 。